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
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1290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20-07-12更新 | 9511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下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这里降水季节差异大,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是各种珍稀动植物理想的栖息环境。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B.沼泽湿地广布
C.地形复杂多样D.无人类活动干扰
2.卡卡杜国家公园雨季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受东北信风控制B.受西北季风控制
C.受东南信风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2020-07-01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4~11月不同坡向0~5m土层深度土壤贮水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可推断
A.阴坡温度低,植被稀疏B.阳坡光热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阳坡降水量少,土壤水分少D.阴坡蒸发量相对少,土壤水分较好
2.在阳坡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与成土因素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地形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B.成土母质的粒度决定了土壤质地
C.暖湿的气候决定了土壤层的厚度D.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4 . 某同学将6千克均质土壤分成三等份堆成下图所示的三个小土堆,分别将200毫升水用洒水壶距土堆顶部h或2h的高度上慢慢淋水,以此实验来模拟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实验可以模拟(        )

①降水强度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②植被覆盖与流水侵蚀的关系
③地形起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④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 . 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计划利用暑期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四个考察小组规划的四条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①考察线路的终点,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温带草原C.针阔混交林D.荒漠植被
3.④考察线路中,发现了大量的马尾松、茶树等植物,该类植物分布区(       
A.降水稀少B.光照强烈C.阴冷潮湿D.酸性土壤
2019-12-17更新 | 537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
2.导致10cm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凝结水B.河流水C.生物水D.地下水
3.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B.气温日较差变小C.下渗累积D.蒸腾减弱
2019-12-07更新 | 1250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3.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2019-09-19更新 | 1691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地理试题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019-09-06更新 | 2067次组卷 | 67卷引用:天津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A.4月-9月B.6月-9月
C.7月-8月D.10月——次年3月
3.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洋流D.海陆位置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2019-06-08更新 | 16744次组卷 | 54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