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少雨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光照不足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2 . 华先生随朋友出兰州,沿高速公路向西北而行,穿过乌鞘岭隧道群后,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公路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延伸。向南远望,披冰戴雪的高山仿佛头戴银盔的将军巍然守卫:近处路边苍黄的土地裸露着,其上少有草皮覆盖,树木更加少,偶尔有几株杨树身形也多瘦弱扭曲。朋友说:我们都叫它们“小老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里提及的“一马平川的大地”和“披冰戴雪的高山”最有可能是(     
A.宁夏平原   贺兰山脉B.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
C.南疆绿洲   天山山脉D.渭河平原   秦岭
2.近处路旁的“小老树”反映了该地(     
A.热量不足B.土层稀薄C.气候干旱D.光照不足
2021-04-26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中下游某支流河道河曲发育,曲折易变,多牛轭湖。下图为“黑龙江中下游某支流局部河段遥感影像”。


(1)描述图示河段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以前人们在河漫滩修筑沿河防洪堤坝、开垦湿地,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人们纷纷退耕还湿。与之前的开垦阶段相比,退耕还湿对河漫滩地区及其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3)请为该地区湿地开发方向,提几点建议。
2021-03-10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双基测试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差异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热量条件不同
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降水充沛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D.气候干旱
3.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

5 .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

6 . 每年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在越冬地和繁育地间进行大规模迁徙。它们日夜兼程向北进发,在北冰洋沿岸生活两三个月后再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驯鹿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驯鹿的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苔藓、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驯鹿迁往繁育地的时间可能是(     
A.4~6月B.6~8月C.8~10月D.10~12月
2.该地驯鹿的繁育地和越冬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B.苔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C.苔原、亚寒带针叶林D.冰原、苔原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水稻种植,通过培育良种,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以及先进的灌溉设施,且大多与大豆实行轮作,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高产地区之一。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略图和洛杉矶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2019年7月14日~19日,烟台某中学的李老师带领学生经洛杉矶前往圣迭戈某结对学校开展为期15天的研学交流。研学交流团从洛杉矶前往圣迭戈途中,李老师发现连绵山丘两坡自然景观差异较大,西南坡为几乎寸草不生的荒坡,东北坡则分布有矮小的灌木丛。

(1)指出技术经济因素对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影响。
(2)解释从洛杉矶前往圣迭戈,沿途连绵山丘两坡自然景观不同的原因。
(3)说出加利福尼亚州输水渠的布局特点,以及调水的主要方向和季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峰、湖泊和奇泉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景观。该地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风力强劲,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研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根系较深的蒿属及沙米等植物。该区的特殊地形有利于湖水集结,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或接近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而且无论冬夏湖泊水位基本不增不减。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其中的音德日图湖,中央有凸起的石块,上面有泉,泉水喷得很高,水质甘冽,但湖水苦咸。到2014年12月,该地已开掘八口优质矿泉水井。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1)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解释其推断依据。
(2)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高达沙山分布众多的原因。
(3)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音德日图湖湖中央泉水甘冽,湖水咸苦的原因。

9 .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3.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月B.7~8月
C.4~5月D.1~2月
2017-11-18更新 | 1983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