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4)达卡及附近地区常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其洪涝多发的季节及其形成原因。
2022-01-30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北依起伏平缓的武周山南面断崖,南临十里河阶地,东西绵延1公里。云冈石窟矗立着254个窟龛,主要洞窟45个,有59000余尊精美的佛像。从最高的17米到最小的几厘米不等,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开凿的砂岩体断面最大高差约为30米,所在地区水平地层层级明显。



(1)结合图文信息,简述云冈地区开凿石窟具备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2)试从岩层特性的角度分析选择砂岩作为雕刻基础岩层的原因。
(3)研究表明,地下水是云冈石窟雕像风化损毁严重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气候、地形、地质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石窟内雕像风化损毁的自然原因。
(4)结合云冈石窟雕像风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提出可以采取保护的具体措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城区北郊和东郊有一条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25公里的人工林带(下图)。这里曾是荒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1986年,阿克苏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从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种树,到“以琳养林”模式的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几代人的共识。如今这里不仅有防护林,还有超过6%的经济林、融配设施,昔日的荒漠戈壁变成了今日的绿水青山和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1)列举在阿克苏地区种树需要克服的两类恶劣自然条件。
(2)分析绿化工程呈条带状建在城市东边的原因。
(3)有人提议将目前由新疆杨、胡杨、沙枣、红枣、苹果、香梨组成的混交林,全部改为由红枣、苹果、香梨组成的混交林。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2-01-14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
2.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2022-01-13更新 | 1082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潜在蒸发量与降水量共同决定区域干湿状况,并且是估算生态需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关键因素。区域内的农业水平与气温、土壤、降水等因素息息相关。下图示意东欧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自然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草原带--落叶林带B.落叶林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C.针叶林带--落叶林带--草原带D.草原带--针叶林带--落叶林带
2.影响该区域表层土壤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距海远近②地形③气候④有机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图中a线所表示的最可能是(     
A.冻土深度B.地下水位C.土壤盐分D.植被密度
2021-12-24更新 | 567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差异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热量条件不同
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降水充沛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D.气候干旱
3.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

7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3.与亚寒带针叶林带下的土壤相比,热带雨林带中发育的土壤(     
A.微生物活动弱B.生物风化强C.有机质含量高D.化学风化弱
2020-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 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
2020-07-23更新 | 73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B.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C.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D.北美高压势力强盛
2.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B.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C.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D.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沙漠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下左图示千湖沙漠的位置,下右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1)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
(2)指出年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因。
(3)判断输送的泥沙对千湖沙漠扩张贡献最大的河流(a河、b河或c河).并简述判断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