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山地土壤构成的纵切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山坡主要堆积物角砾相比,冲积扇地区的沙砾堆积物(     
A.分选性更好B.磨圆度较差C.属于冰碛物D.重力作用形成
2.山坡表面的沙、粉沙主要来源于(     
A.山顶B.山坡C.冲积扇D.冲积平原
3.此区域(     
A.受夏季风影响较大B.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山坡水分条件最佳D.春夏季河流常“一日一峰”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东滩南部(下图所示)是径流中所携带泥沙在岛堤之外沉积形成的潮滩,受径流量影响,滩地土壤盐度东北高、西南低。潮滩高程和盐度的梯度变化,共同限制着盐沼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该地有莎草科及禾本科两类植被分布,植被分布区潮滩高程与群落演替发育的时间存在密切联系。



(1)分析该滩地土壤盐度东北高、西南低的原因。
(2)说出潮滩植被对潮滩环境的改造作用。
(3)推断该地莎草科和禾本科两类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理由。
2023-04-28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1月25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两三天后,东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发育一个强大低压中心,其高度达数千米,受其影响,东北地区形成一种特殊的暖锋天气,带来大范围降雪,下图示意该次暖锋形成时海拔500米高度天气形势。



(1)用黑实线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该暖锋,并用箭头标注该暖锋移动方向。
(2)说明鄂霍次克海在该暖锋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3)指出受该暖锋影响,东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
2023-04-27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下界是指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相似。表1为南美洲西岸安第斯山不同纬度山地多年冻土下界的统计数据。

表为安第斯山不同纬度山地多年冻土下界的统计数据

纬度15°S20°S25°S30°S35°S40°S
多年冻土下界(千米)4.24.65.14.73.82.9
(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说出安第斯山多年冻土下界随纬度的变化特点。
(2)说明25°S地区的多年冻土下界高度高于15°S地区的原因。

材料二:积雪对地表土层能起到保温作用,积雪厚度越大,对地表的保温作用越强。图为40°N以北地区从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的高度变化。



(3)40°N以北地区从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高度上升,分析其原因。
2023-04-14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为①②两地的植被景观图。


材料二: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图3为某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广西拍摄的景观照片。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填“植被”或“地形”),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肥沃土壤的分布区,其中乙为________土。
(2)自然环境中植被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图中典型的植被类型①为________,影响①②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热量”或“水分”)。
(3)流水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一般形成________(填“洪积扇”或“河漫滩”),一般来说,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比凸岸________(填“弱”或“强”)。
(4)根据材料二,该地貌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
(5)该地貌类型对当地交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对交通_________;对农业生产____________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祁连山南部某区域土地类型分布及地下水深度等值线(单位:cm)略图。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干旱,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固态降水占比相对较高,地下水丰富地段形成大面积草地,草地表面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全球变暖使该区域草地退化加剧,近年来,政府通过营造防护林防止草地荒漠化,成效显著。

(1)指出图示区域影响地下水深度的主要因素。
(2)解释全球变暖造成该区域草地退化的原因。
(3)分析图示防护林对草地的保护作用。
2022-09-07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地理试题

7 . 热融滑塌一般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区域,由于地下冰暴露,在融化季节地下冰融化使其上覆的融土失去支承而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塌落的现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北麓河盆地西北侧A区域是热融滑塌集聚发育区。下图示意A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本区域(     
①海拔较高的山顶地区②海拔较低的盆地平坦地区③盆地周边的山麓地区④部分山地丘陵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多发育于阴坡区域,原因在于阴坡区域(     
A.土壤湿度大B.冻土季节融化层较深C.年降水量大D.森林分布密集
3.青藏高原地区热融滑塌事件多发,产生的可能影响有(     
A.道路被掩埋,路基湿陷B.冻土层中的碳释放,大气成分显著改变
C.荒漠化加剧,地震多发D.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2023-02-1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区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9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表明,人类开垦湿地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图示意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种地被包括自然状态的裸地和芦苇、人工种植的旱柳树和玉米,推测其对应序号依次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2.关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说法的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不同使其表层有机碳含量远大于深层
B.受淋溶作用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大
C.地表植被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
D.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机碳差异小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m×20m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请用整体性原理给予解释。
(2)依据图文材料,论述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022-12-27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考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