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活动层是多年冻土层之上、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暖季融化、冷季冻结的土(岩)层。祁连山北坡中段高寒草甸带多年冻土广布,冻胀草丘(下面一般分布着2~3m厚的含土冰层)、热融洼地(地下冰局部融化,土体随之发生沉陷,形成洼地)是该区域广泛分布的微地貌,多相间分布,且活动层深度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冻胀草丘、热融洼地微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冻胀草丘相比,热融洼地活动层(     
A.冻结期土壤温度低B.融化深度较浅
C.融化期土壤温度高D.冻土发育稳定
2.推测该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厚度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9月
3.若气候持续变暖,祁连山热融洼地数量增多,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扩大水域面积,增加原生物种类B.减小昼夜温差,利于冻土稳定
C.释放古老病毒,破坏生态稳定D.提高空气湿度,减轻水土流失
2023-12-27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战略与行动--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4)为抑制冬春季沱沱河“辫状河道”的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2022-01-16更新 | 62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练习地理试题3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树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性喜暖、喜光、怕寒、忌涝。四国岛爱媛县是日本少有的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被誉为日本的柑橘王国。该县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每年收获量超过20万吨。爱媛县柑橘园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柑橘园内普遍种植草类。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一年四季都有柑橘鲜果上市。下图示意爱媛县位置。

   

(1)分析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
(2)简述爱媛县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3)分析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
2023-10-01更新 | 51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综合题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湖。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信息。科学钻探是获取冰下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1)分别指出形成冰面湖和冰下湖的能量来源。
(2)分析冰面湖和南极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的地理意义。
2024-04-1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间湖是指达到结冰条件时仍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离岸风使新形成的薄冰不断向更远的海洋运动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冰间湖是冰封海域与大气连通的窗口,海—气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海冰与海水间的热量交换、海水盐度及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左图示意南极近海冰间湖的形成原理,右图示意南极罗斯海地区。



(1)专家认为,冰间湖面积扩大会促使极地气温上升,请说明理由。
(2)说明图示区域离岸风势力强大的原因。
(3)研究表明,冰间湖利于当地生物生存,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2023-08-16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微专题 雾、云、雨以及风的形成条件分析-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

6 .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气候影响风蚀可能程度的度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风蚀的进行,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吉林省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吉林省风蚀最严重和最轻的月份分别是(     
A.12月1月B.4月7月C.12月8月D.6月8月
2.影响吉林省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B.风速减小C.湿度减小D.气温升高
2023-05-30更新 | 620次组卷 | 12卷引用:2.2.4 气候专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邛海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周边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下图示意夏季邛海水生植物的分布。冬季,该湖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比夏季小,且多集中于河口处。1998年流域暴雨导致邛海水生植物减少,分布水深变浅、范围缩小,沉水植物分布范围缩小尤为明显。为此,当地着力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维护邛海环境安全。

(1)根据水生植物的分布,推测邛海湖盆边缘的坡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2)分析冬季邛海水生植物分布范围小的原因。
(3)说明1998年流域暴雨对邛海沉水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4)阐述改善水生植物生境对维护邛海环境安全的意义。
2024-01-21更新 | 121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河段入口段地处甘南草原西南部,海拔约3400m,主河道长约12km,河道平缓,主河道平均宽度约200m。该河段河流主支河道之间相互连通,河道弯曲度和宽窄不一,形成典型的网状带(多河道纵横交织、主河道不稳定)。该河段河床沉积物以砾石为主。河岸及河道之间的湿地发育茂密的植被。下列左图示意2016年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右图示意1990—2016年该河段网状带面积与主流线长度变化。

(1)河道形态受冲淤差异影响较大,阐述该河段形成典型网状带的条件。
(2)说明1990—2016年该河段主流线长度变化的过程。
(3)推测1990—2016年该河段网状带面积增加较少的原因。
(4)说明网状带对维持河流的生态意义。

9 . 荒漠中灌丛影响着土壤养分、水分的分布,进而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和土壤颗粒的分布不均一性,形成所谓的“肥岛”现象。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冠下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扩繁。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如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度变化为(     
A.先减弱后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
C.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D.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
2.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冠下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扩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降水量C.热量D.生物量
2023-06-2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文综地理试题(适用地区:河南)6-8题及变式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虾生长于洁净的冷水海域,1年即可长成捕捞。阿根廷无须鳕以捕食红虾为主,幼鱼需数年长成且与红虾生长环境相近,2000年后出现衰退趋势。为此,该国渔业局出台控制冷冻捕虾船规格、设立无须鳕幼鱼禁渔区、加强禁渔区外海域管理等多项措施。目前,无须鳕幼鱼禁渔区也是红虾的主要捕捞海域。下图为阿根廷区域略图。

   

材料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锂资源依赖大量进口。阿根廷锂资源勘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超过2/3的锂项目仍停留在勘探阶段,产业模式以出口碳酸锂为主。为此,阿根廷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形式大量进入其锂市场。下表为2022年中阿两国双边贸易简况。

中国对阿根廷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对阿根廷主要进口商品

商品类型

金额(亿美元)

商品类型

金额(亿美元)

机电严品

58.5

动物产品

20.6

劳动密集型产品

13.3

植物产品

19.6

有机化学品

11.5

碳酸锂

1.8


(1)指出无须鳕幼鱼禁渔区也是红虾主要捕捞区的原因。
(2)说明阿根廷出台多项措施对该国渔业发展的意义。
(3)简述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对阿根廷锂矿开发与利用的有利影响。
(4)阐述中阿双边贸易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