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某生态脆弱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下图示意该地区自然状态下某地自谷底到顶部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2.该地还林还草工程植被的合理配置是(     
A.谷底选择耐阴的高大乔木B.顶部选择侧根少的灌木
C.阴坡选择耐旱的草本植物D.阳坡选择耐寒的矮乔木
3.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该坡面土壤水分的变化是(     
A.逐渐增多B.先增多后减少C.逐渐减少D.先减少后增多
2023-03-17更新 | 1028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亮亮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A.站点①B.站点②C.站点③D.站点④
2.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①积雪时间长②积雪厚度大③植被覆盖度高④腐殖质层较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该地可能位于(     
A.伊犁河谷B.东南丘陵C.青藏高原D.松嫩平原
2022-07-08更新 | 1116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光合作用通常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太阳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表植被主要有森林、草原、沼泽、荒漠、高山灌丛等。图示意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植被全年总产氧量。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植被年产氧量低于3000~5000米之间地区,最可能是因为3000米以下地区(     
A.水热条件差B.植被覆盖率低
C.面积占比小D.植被生长期短
2.青藏高原森林单位面积全年产氧量比内蒙古高原低约500t/km2,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     
①森林生长季短②森林分布面积较小③光照强度更小④二氧化碳浓度较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5更新 | 880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顶级群落是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群落。这是一种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人类不同程度的干扰会对群落演替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在正向干扰或小强度范围内的逆向干扰下可以保持进展演替,一旦逆向干扰强度超过阈值,演替就会停滞,甚至出现逆行演替的情形。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山地植物群落在人类不同干扰程度下的演替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研究区的顶级群落是(     
A.灌草群落B.蒙古栎林群落C.白桦林群落D.阔叶红松林群落
2.不同的地形条件会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旱生系列、中生系列、湿生系列分别出现的地形是(     
A.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山坡下部和谷地
B.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山地中下部和缓坡
C.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
D.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山坡下部和谷地、地势较高的岗脊
3.类型三植被与类型二植被相比(     
A.更耐贫瘠B.更耐干旱C.更喜光照D.更喜湿润
2023-02-09更新 | 89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5 . 新疆乌恰地区位于西南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最有可能是(     
A.草地I草地Ⅱ草地Ⅲ草地IVB.草地I草地IV草地Ⅱ草地Ⅲ
C.草地Ⅱ草地IV草地Ⅲ草地ID.草地Ⅱ草地I草地IV草地Ⅲ
2.图中M地附近出现荒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蒸发C.地形D.土壤
3.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A.草地ⅢB.草地IV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

6 .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储量取决于碳的输入和输出过程,高山、亚高山地区年均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使得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碳。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主峰海拔7556m。野生水鹿和家养牦牛均以草为食,是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中常见动物。下图示意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区的水鹿和牦牛活动率。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山地针叶林②落叶阔叶林③山地针阔混交林④落叶灌丛
B.①落叶阔叶林②山地针阔混交林③山地针叶林④落叶灌丛
C.①落叶阔叶林②落叶灌丛③山地针阔混交林④山地针叶林
D.①落叶灌丛②山地针阔混交林③落叶阔叶林④山地针叶林
2.②地区水鹿和牦牛活动率最高,其原因可能是(     
A.天然林地,没有天敌B.人类活动影响少
C.海拔较高,碎石遍布D.食物的来源充足
3.推测下列地区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3-11更新 | 824次组卷 | 8卷引用:卷A-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福建专用)

7 . 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特有的植被类型。中新世后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原有森林大幅消退,数量稀少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存活并繁衍,成为该地区优势植被。川滇高山栎是其建群种,从河谷至雪线均有分布,极低温下仍终年常绿。下图示意高山栎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前,其东南边缘的优势植被最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高山草甸
2.影响海拔3.2km以下地区川滇高山栎植株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条件B.热量条件C.河谷风速D.人类干扰
3.为维持终年常绿,雪线附近高山栎与低海拔地区高山栎相比(     
A.叶片较厚B.叶片宽阔C.叶片较绿D.枝干弯曲
2022-01-02更新 | 1000次组卷 | 9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8 . 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900-3300m,是该区域最高的森林带。随着海披的升高,云林群落内的幼苗高度结构、分布格局发生转变。在海拔3000m以下,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海拔3100m以上,幼苗出现集群分布。下图示意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幼苗的高度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海拔幼苗分布的特点是(     
A.海拔3300m各高度幼苗差异较小B.海拔越高,幼苗的植株数量越少
C.高于105cm的幼苗分布较为均匀D.海拔越高,低于25cm的幼苗越多
2.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     
A.降水总量更多B.热量条件更优C.种内竞争更弱D.灾害威胁更小
3.推测海拔3100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云杉种间竞争较强B.覆盖度较低光照强
C.适宜生存区斑块化D.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022-06-17更新 | 95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三)地理试题

9 .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2020-10-02更新 | 356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10 . 天坑是喀斯特地区发育的四周岩壁峭立、平均深度超过100m的地表负地形。圈闭化的负地形使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局地小气候以及差异性较大的植物生境。云南深陷塘天坑(25°N,103°E)深148m,其部分坑壁出现崩塌退化,崩塌堆积体在坑底周围形成斜坡。左图为深陷塘天坑平面示意图,右图为天坑坑壁退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深陷塘天坑坑壁退化程度最弱的是(     
A.西北坡B.西南坡C.东南坡D.东北坡
2.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该天坑坑底生物多样性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水分C.热量D.光照
2023-05-29更新 | 78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