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2016-11-27更新 | 2746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题
2020高三上·山东·专题练习

2 . 距今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林线,迫使植被重新演替。目前长白山植被分布存在独特性,表现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差异明显,且植被发育时间较短,植被带的稳定性较差。下图为长白山遥感影像图,下表示意长白山现今林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向坡度地质基础林线以下林线以上
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
缓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
西、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苔原
缓坡火山灰岳桦、苔原苔原、小叶樟上侵
东坡陡坡火山灰地衣、苔藓地衣、苔藓
缓坡火山灰长白落叶松林地衣、苔藓
1.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产生较大差异,其中沉积厚度最大的是(     
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
2.长白山仅有一坡具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依次呈现出甲—乙—亚高山岳桦林—苔原的植被变化,该坡向与甲、乙植被分别是(     
A.东坡,落叶松林,暗针叶林B.西、南坡,常绿阔叶林,落叶松林
C.北坡,暗针叶林,红松阔叶林D.北坡,红松阔叶林,暗针叶林
3.表中信息显示长白山出现了森林上侵苔原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增加B.冬季风力减弱
C.植被自然演替D.冰雪融水增多
2021-04-14更新 | 700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1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3 .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土壤C.热量D.坡度
2.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低C.陡崖反射阳光D.地形封闭
3.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2019-04-20更新 | 1547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被称为蜀山之王(下左图为区域简图),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海拔落差达到6400多米。从山脚到山顶,该区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素有动植物宝库之称。在森林和草甸之上的高海拔区域,裸岩、流石滩、冰川和雪山组成了一个极其严苛的自然环境,大多数植物都难以生长。但绿绒蒿却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演化出各种各样的适应性。在岩缝中积蓄了丰厚的能量,长出富集绒毛的花茎,绽放出硕大而艳丽的蓝紫色花朵(如下右图)。

(1)描述贡嘎山东西坡冰川分布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主要成因。
(2)分析贡嘎山成为“动植物宝库”的原因。
(3)分析绿绒蒿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2023-12-13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模拟卷二(重庆卷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重庆专用)

5 . 神农架山地地处鄂西,系大巴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大致呈东西走向。神农架山地南北向分别是武陵山地和武当山地,三地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垂直自然带结构变化显著。读“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分别代表(     
A.武当山、神农架、武陵山B.神农架、武陵山、武当山
C.武陵山、神农架、武当山D.武陵山、武当山、神农架
2.导致①③两山地分别缺失S、M自然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热量、水分B.热量、地形C.水分、海拔D.海拔、热量

6 . 土壤蒸散是土壤水分支出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林地和草地土壤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分别是(     
A.2月和10月B.5月和7月C.8月和12月D.12月和7月
2.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蒸散量7月份差值大,而冬季几乎相等,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变化B.生物节律C.气温高低D.最大风速
3.该区域的典型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A.叶片宽大B.层次丰富C.季相变化明显D.喜阳耐寒

7 . 神农架山地位于湖北省西部,主峰海拔约3106米,垂直差异明显。下图示意神农架山地某区域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A.季雨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常绿落叶混交林带D.针叶林带
2.图中各自然带中地带性植被现存面积最小的可能是(     
A.甲自然带B.乙自然带C.丙自然带D.丁自然带
2022-11-08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高考冲刺试卷(五)地理试题

8 . 两个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渡区域,被称为生态交错带。长白山西坡海拔1700~2000为云冷杉林向岳桦林过渡的生态交错带。图中①②③④曲线示意云冷杉林岳桦林生态交错带内部岳桦林的株数(每平方米岳桦林的株数,单位:棵)、平均树高(单位:m)、平均胸径(与树龄呈正相关,单位:cm)和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完全覆盖为l)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曲线表示生态交错带内岳桦林的(     
A.株数B.平均树高C.平均胸径D.郁闭度
2.与云冷杉林相比,岳桦林更适宜生存的环境是(     
①降水少             ②风力弱             ③气温低             ④湿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 读“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地震频率B.地貌类型C.径流状况D.气候条件
2.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甲地形区坡耕地多采用建梯田的模式,其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滞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水量B.有效拦截雨水,减少水分蒸发
C.减弱侵蚀作用,提高土壤肥力D.减少下渗水量,增加地表径流
3.乙地形区野生中草药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B.处于半湿润气候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
C.地处偏僻的深山区,人类开发利用时间短D.山地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2021-05-09更新 | 666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1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10 . 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升温会抑制其生长。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生长季(6-9月)降水量可达958mm,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地表多疏松火山喷发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生存空间增大B.水分条件改善C.光合作用增强D.种间竞争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叶章侵入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积雪减少D.土地广布
3.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物群落(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2022-02-25更新 | 56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〇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