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1 . 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冰雪消融影响显著。下图为1961-2012年天山冰雪面积随海拔升高的累积退缩率。调查发现,与4000-5000米相比,天山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较高,但冰雪面积较小;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夏季高于冬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30003000~40004000~5000﹥5000
累积退缩率2.353.063.403.42

1.图中数据表明,随海拔升高天山冰川退缩速度变化表现为(     
A.慢→快B.快→慢C.快→慢→快D.慢→快→慢
2.天山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覆盖率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植被覆盖高B.降雪较多C.风力较大D.融雪量较小
3.天山5000米以上区域冰雪面积较小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B.大气降水少C.山体面积小D.山体坡度小

2 . 土壤水指赋存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土壤蒸发和植物水分利用的双重作用下,若土壤水分持续亏缺会出现土壤干化现象。金沙江某干热河谷段年平均气温21.9℃,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6~10月,旱雨季分明。下图示意该河谷不同植被条件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含量统计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旱、雨季该河谷段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差异(     
A.草地>林地>灌丛地B.林地>灌丛地>草地
C.灌丛地>草地>林地D.草地>灌丛地>林地
2.同一季节灌丛地比林、草地土壤水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灌丛地(     
A.降水较多B.储水性好
C.蒸腾较弱D.下渗较少
3.该河谷段土壤干化现象最严重的月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2022-02-22更新 | 8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图1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图2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3.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04-10更新 | 1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北极苔原带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昆虫种类仅占世界的0.4%,且几乎没有大量食叶类昆虫,但昆虫对食物和栖息地的选择,比其他地区的昆虫有更好的适应性。当地的昆虫趋向选择在春天冰雪首先融化或首先变暖的地方越冬。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苔原带昆虫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     
A.个头大B.体表多毛C.色彩艳丽D.种群数量大
2.与其他地区相比,北极苔原带昆虫对食物和栖息地适应性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A.苔原提供丰富食物B.冬半年休眠期漫长C.竞争物种和天敌少D.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3.北极苔原带昆虫越冬地一般选择在(     
①山地北坡②山地南坡③河谷北岸④河谷南岸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 某地理研学小组基于“植被和土壤”研学内容,在我国某山脉进行地理考察实践。该研学小组对该山脉1400米以下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观察记录。下面两幅图是学生绘制的土壤和植被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甲土壤、a植被分别为(     
A.红壤,常绿阔叶林B.砖红壤,落叶阔叶林C.棕壤,常绿混交林D.红壤,热带季雨林
2.研学小组发现,海拔1000-1200米处树木不成林,多为稀疏灌木、灌草,局部还有针叶林分布。影响该海拔植被分布的因素是(     
A.坡度B.人类活动C.降水D.热量
2023-11-18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合碳有机物。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海拔升高会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27°N附近),面积56527hm2,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图为研究者甲得出的黄岗山海拔800~1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


   
(1)推测如今的武夷山是否有永久积雪冰川带,用数据进行说明。
(2)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
(3)研究者乙选取武夷山5个海拔(312m、687m、1153m、1775m、2150m)的土壤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你是否赞同乙的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元江河谷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高谷深。河谷两岸植被常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谷底几乎寸草不生,而山顶却有少量森林分布。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当地农民在河谷10°~20°的坡面上种植剑麻。剑麻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经济作物,叶片及其枯落物均较多,根系发达。剑麻纤维韧性强,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剑麻的种植和加工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下图示意云南省元江河谷位置和剑麻景观。



(1)元江河谷植被常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现象,试推测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剑麻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应的机理。
(3)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 . 下右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比甲图(     
A.比例尺更小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D.等高距更大
2.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     
A.海拔更接近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

9 .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山脉中段东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地针叶林多呈平卧匍匐状,树冠倾斜,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处(     
A.风力强劲B.气候严寒C.光照充足D.土壤贫瘠
2.察尔森至平台之间发育半干旱的针茅草可能是因为该地(     
A.地形陡峻B.蒸发旺盛C.土壤贫瘠D.地势较高
3.平台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光照充足B.气温日较差大C.土壤肥沃D.水源丰富
2022-05-28更新 | 80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学习水平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600~1800m左右,有山地矮曲林分布,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海拔1900m以上,为山地草甸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据图推测M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垂直空间范围最大的原因。
(2)简析黄岗山海拔1600~1800m处的山地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3)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