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2.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1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3.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3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1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2022-06-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冬季雪岭云杉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伊犁河谷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土层厚度B.光照C.海拔D.人类活动
2.图中森林植被的特点(     
A.四季常绿B.树冠浑圆C.纸质叶片D.结构复杂
3.关于针叶林下土壤特征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淋溶作用强——常年径流大B.枯枝落叶厚——低温分解慢
C.土层分层多——土层原度大D.土壤酸性强——矿物分解快

3 .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汇处,属高山深谷地貌,海拔在2000~4000m,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的特点,气温区域变化剧烈,雨量分配不均。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的降水特征典型,下图示意哈溪林区1985~2007年不同垂直带年降水量变化(线性体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山气温区域变化剧烈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B.人类活动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2.1985~2007年,哈溪林区(     
A.森林带年降水量持续下降B.森林带年降水量变化小于草原带
C.荒漠带年降水量变化最大D.草原带年降水量均高于荒漠带
3.仅从自然环境变化角度推测,哈溪林区(     
A.森林带面积扩大B.荒漠带面积扩大C.森林带下限下移D.植被覆盖率上升
2021-12-08更新 | 43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2.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星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3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季节有所增加
3.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3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2021-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021-01-19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利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布大峡各),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泊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4)某中学地理组的老师们准备于2019年7月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350米)附近进行地质和气象考察。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指出此次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0-03-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