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首府所在地。狮泉河镇是因为狮泉河而兴起,狮泉河为该城市带来了常年稳定的水源。即使在最寒冷、干旱的季节,狮泉河也不会断流。

当地牧民放牧地点主要有高山山地草场、狮泉河盆地草场、冈底斯山的山南谷地草场,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在不同草场之间转移。狮泉河盆地海拔4300米以上,年均气温0.2℃,年降水量60—70毫米,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一年有40%都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尤其在冬季。过去,阿里地区的水果蔬菜长年依靠从其他省份采购,如今,情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狮泉河镇郊区的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生产的蔬菜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

狮泉河盆地被称为西藏阿里地区的“绿洲”。在狮泉河镇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周边环境与狮泉河盆地形成强烈反差。在狮泉河盆地到目前累计完成造林5.3万亩,植树885万棵,种草6100亩;鸟类众多,河里有10多种鱼类,还有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狼和狐狸出没。



(1)说出狮泉河的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析在最寒冷、干旱的季节,狮泉河也不会断流的原因。
(2)指出当地牧民冬季和夏季对应放牧的草场地点,并分析原因。
(3)常说狮泉河盆地像西藏阿里地区“绿洲”,描述狮泉河盆地有哪些像绿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4)分析如今当地人通过哪些方法,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2021-12-16更新 | 54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由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或的地能。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雷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下图为流石滩景观图。



(1)描述流石滩自顶部至下部边缘砾石大小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分析流石滩植物稀少且根系发达的原因。
(3)说明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2022-02-22更新 | 7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冰川融化强度大。下图示意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面积占该山体冰川总面积的比例。



(1)说明伊犁河谷地区冰川累积面积比率低的原因。
(2)与祁连山相比,归纳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的特点并分别说明原因。
(3)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1-01-0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加纳利群岛为白垩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裂后,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岛,最高处3718米,东距非洲大陆约130km,面积7273km2,人口约209万。该群岛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该群岛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种类,但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极少。

材料二   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及范围和该群岛的山地垂直带谱。


(1)指出图中加那利群岛附近的洋流性质。
(2)指出该群岛出现云雾层所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云雾层内发育照叶林的原因。
(3)分析该群岛成特有物种多的原因。
(4)某地理小组在研究该群岛时,判断该群岛的山地垂直带谱中P为北坡。该地理小组是否判断正确,并说明理由。
5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位于我国
A.新疆地区B.内蒙古地区C.西藏地区D.云贵地区
2.甲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原因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光照不足
3.推测乙坡的坡向
①阳坡       ②阴坡       ③迎风坡       ④背风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7-12-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 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份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8-03-1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8 .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2.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与大气环流B.纬度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