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且物种极其丰富。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P表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则肯尼亚山东南坡P=0处海拔约为(     
A.800B.1500C.2000D.4200
2.甲地植被地域分布体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
3.据图推测肯尼亚山自然带谱较多的坡向及直接原因(     
A.西北坡水热差异大B.东南坡水热差异大
C.西北坡相对高差大D.东南坡相对高差大

2 . 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峡谷大拐弯内侧,海拔7782米,发育着比较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下图)。实地调查发现,同一种自然带在南迦巴瓦峰南、北坡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南迦巴瓦峰(     
A.北坡高山冰雪带下限更低B.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C.南坡山地垂直带更加完整D.各坡向基带植被类型基本保持一致
2.同一种自然带在南迦巴瓦峰南、北坡的分布存在较大相似性的主要原因是两坡(     
A.光照条件相似B.土壤成分相似C.山体坡度相似D.水热组合相似
3 . 造成阔叶林与针叶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形②河流③纬度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型山地是指山麓海拔较低、山顶高度超过区域气候林线(高山地区受低温影响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带幅通常只有数百米。我国秦岭中段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最宽的山地垂直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该垂直带带幅达2300米左右,形成“三层五亚带”结构。下图示意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超级垂直带的“三层五亚带”结构。


   
(1)简析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垂直带结构复杂的原因。
(2)说出随着气候变暖太白山典型植被带分布上限和下限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出现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长白山的苔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天池周围地表,是寸草不生的沙砾,顺坡往下几十米,便有植物出现,一直到2100米左右的岳桦林,皆是苔原带,苔原带内几乎所有植物都是低矮的,不但矮,甚至呈垫状,都有粗壮的根。每逢花节,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特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



(1)推测长白山苔原带花节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并分析理由。
(2)分析长白山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仅出现于北坡的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6 . 山地生态系统是响应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约1800-2000米)下禾本科草本优势物种。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的林窗(风倒区),科考队发现,风灾后的小叶章成功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多分布于火山灰裸地,形成小叶章斑块,且呈扩张趋势,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蒸发强、生长季短,植被覆盖率高且多匍匐于地表,生长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对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的影响可能是(     
A.生存空间增大B.获得较多水分C.提供大量种源D.种间竞争增强
2.推测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后,苔原带植被(     
A.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减小B.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减小,
C.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增大D.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增大。
3.其他坡向未见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其原因不可能是(     
A.内力作用强弱B.全球气候变暖C.演替进程差异D.人类活动干扰

7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形
2.图中稀树草原区域的特征是(     
A.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多B.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大
C.树木的树干粗大两端较小D.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

8 . 下图示意某地地域分异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在区域地带性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可能是(     
A.常绿B.针叶C.硬叶D.落叶
2.影响该地落叶阔叶林两坡分布高度差异主导因素是(     
A.光照B.土壤C.水分D.热量

9 . 山地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雪线是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读“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自然带A最可能的是:(     
A.热带草原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针阔混交林带
2.关于该山地林线与雪线说法正确的是:(     
A.东坡与西坡相比,雪线更高、林线更低
B.东坡比西坡雪线要低,原因是东坡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
C.东坡比西坡雪线要低,原因是东坡为信风的背风坡,降水更少
D.东坡比西坡林线更低,原因是东坡水热条件更差

10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各段积雪及变化特点是(     
A.海拔5000米冬夏积雪面积一致B.海拔5300米以上夏季积雪面积增加
C.冬季海拔5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多D.夏季海拔37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少
2.推测该山冬季海拔4千米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B.降水增加C.风力强劲D.地势陡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