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简述乙区域气候的主要成因。
(3)丁自然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____
(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丙自然带地理环境的特征。

2 . 站在伊犁河谷(下左图)向南看,从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植被为亚高山草甸、针叶林、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而向北看植被却有很大不同(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南北侧山地森林植被丰富度及成因是(     
A.北侧丰富阳坡光热资源丰富B.南侧丰富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C.北侧丰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D.南侧丰富北冰洋水汽迎风坡
2.图中博罗克努山山顶没有终年积雪带的原因是(     
A.基带纬度低B.山体海拔低C.山顶降水少D.山顶坡度大
2021-11-05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野生动植物丰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是近缘物种,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贡嘎山和秦岭均有分布。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中华鬣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如图示意两物种在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

(1)两物种主要栖息地空间分布重叠程度较高且能共存,试分析其原因。
(2)与中华斑羚相比,中华鬣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请从其活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给出依据。
(3)判断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与秦岭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
(4)请从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加强该保护区两物种保护的合理建议。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考地理真题

4 . 黄山短尾猴是一种栖息在黄山地区体型较大的猕猴,因尾巴短小而得名。黄山短尾猴在不同季节其栖息地海拔范围有较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海拔范围与自然带分布关系,其中I、Ⅱ、Ⅲ、Ⅳ表示不同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黄山短尾猴不同季节栖息地海拔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水源②食物③气温④天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近年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海拔范围季节性变化特征有减弱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大气污染严重B.人类活动频繁
C.植被破坏严重D.猴群数量减少
2024-06-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对附近山区植被分布变化进行调查。下图为调查沿线气候及植被分布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兴趣小组调查山地的路线,前进的大致方向是(     
A.自南向北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高向低
2.该调查沿线常绿林和落叶林比重波动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海拔高低,降水差异B.气温差异,人类活动
C.坡向变化,海拔高低D.土壤性质,坡向变化
2024-05-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和环境组成,能够反映自然地域综合体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特征变化。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密程度。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会对植被覆盖度产生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反映了当地环境的变化。克里雅河流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主峰的乌斯腾格山北坡,属于典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山脚地区植被稀少且多为荒漠植被,山腰部分生长有冷杉、云杉等森林。下图示意克里雅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自15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并指出影响因素。
(2)推测半山腰出现冷杉、云杉的主要原因。
(3)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克里雅河流域山麓地区多为荒漠植被且植被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2024-03-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FVC)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陆表植被状况与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降水、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所处的地形环境。下图为2000年—2020年长白山区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曲线及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柱状图。



(1)据图,推测长白山植被量集中分布的最主要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长白山海拔低于200米区域植被覆盖度低的人为原因。
(3)简述长白山高海拔(>1800米)区域植被覆盖度急剧减少的自然原因。
(4)说明地形对山地植被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
2024-01-30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的季节性差异与海拔的关系。
(2)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2024-04-01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9 . 哈巴雪山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处的高山峡谷区,最高峰海拔5396米,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是登山爱好者的入门级雪峰。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下图示意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攀爬哈巴雪山过程中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河谷底部亚热带植被茂密B.河床地带有风蚀乱石滩
C.山顶发育有刀刃状山脊D.山顶发育有流水侵蚀陡崖
2.该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     
A.随温度降低而减少B.随降水量增多而增加
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D.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
3.灰化土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有(     
①温度较低,分解者活性弱②温度较高,植被生长茂盛
③降水较多,枯落物累积多④降水较少,土壤有机质流失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图甲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图乙示意肯尼亚山自然带平面分布图及西北-东南走向的垂直剖面图,图丙示意肯尼亚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数值越大,物种越丰富)的垂直分布图。

(1)分析肯尼亚山植物群落物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丙,描述肯尼亚山的西北坡和东南坡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布状况。
(3)分析肯尼亚山的西北坡和东南坡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空间分布状况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