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2-01-12更新 | 9563次组卷 | 4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     
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
2.甲山2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22-01-05更新 | 46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东、西坡土壤垂直带谱图。漂灰土是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条件下形成的,暗棕壤是在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的发育深受气候影响,该山地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土壤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西坡比东坡(     
A.降水较少,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C.降水较多,气温较高D.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2.东坡从山地暗棕壤向上变化为亚高山漂灰土,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1-12-08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海拔近5700米某休眠火山(97°16'W,19°16'N)的南坡和北坡的垂直带谱。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北坡热带雨林带的因素有(     
A.暖流信风B.赤道低压信风C.信风坡向D.赤道低压暖洋流
2.根据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可推测(     
A.北坡为阳坡,背风坡B.南坡为阳坡,迎风坡
C.北坡为阴坡,迎风坡D.南坡为阴坡,迎风坡
2021-11-19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学军中学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我国天山北坡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北坡山腰地带出现云杉林的直接原因是(     
A.出现逆温,气温较高B.气流抬升,降水较多
C.成土母质层无机养分多D.地形平坦,易于林木生长
2.若只考虑气候因素,天山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的地带是(     
A.荒漠石山带B.山地草原带C.云杉林带D.山地草甸草原带
2021-11-06更新 | 49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图1、图2分别为我国甲、乙两地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山脉可能位于中国(     
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2.对于甲、乙两山脉的自然带,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针叶林带的出现,都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B.甲山地针叶林带北有南无,是由于南北坡热量的差异
C.乙山地针叶林带北低南高,是由于南北坡降水的差异
D.甲、乙两山脉基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分异规律
2021-10-15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自然带分别最可能为(     
A.山地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B.高山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灌丛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带D.高山草甸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2.下列关于该山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坡、南坡比西坡、北坡自然带谱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高度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较东坡高而窄是因为西坡较为湿润③该山脉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④该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1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B.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
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
D.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
2.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台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1-03-23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3月联考地理试题

9 . 高寒草原(AS)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按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1986-2000年H-AS和M-AS减少的面积相同B.2000-2007年高寒草原总面积一定增加
C.2007-2013年L-AS面积减小D.1969-2013年H-AS面积持续下降
2.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的影响(     
A.地表径流减少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位升高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21-03-03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0~4500米,总面积约23.6万平方千米,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省市区域简图。

(1)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由于受____因素影响,____发生显著变化,植被景观差异显著。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21世纪后,人口迁移形成从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贵州省实施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湖北境内的河段河道淤积,弯曲度____(变大或变小),导致该地区水循环速度____
(4)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简述上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