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宋岛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岛上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转换,导致气候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影响当地自然带的发育。

材料二:图1为吕宋岛及其周边岛屿示意图。图2为美岸与帕拉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图3为中科迪勒拉山脉北段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请在萨马岛附近画出板块边界线____,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萨马岛的形成过程____
(2)分析美岸春季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3)说出①、②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3-06-0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因为位置相差很大所以降水有明显差异。其中降水量相对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地,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是______地,其降水主要受____________(填风带名称)影响。
(2)指出非洲河流水运价值普遍较低的社会经济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加试题)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                   。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  ,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10-15更新 | 6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专题检测(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其中多垂直节理发育并经剥蚀作用形成的奇峰巉岩。因全年多云雾,2022年5月被列入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山间云雾多在夜间生成、白天消散。杜鹃是庐山植物园特色植物,2023年4月15日至6月30日的第七届杜鹃花节期间,植物园里300余种杜鹃花姹紫嫣红次第开。下图为庐山位置示意图和庐山奇峰景观图。


      
(1)从水循环环节看,生成庐山云雾的水汽来自于海洋的____、当地江河湖泊的____以及植被的____,牵涉到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
(2)庐山奇峰景观的地貌特征是____,从外力作用看,该奇峰景观形成主要是____作用和____作用的结果。
(3)与九江相比,庐山植物园内的杜鹃花最佳观赏期偏____(填“早”或“晚”),花期较____(填“长”或“短”),该现象直观地体现了从九江到庐山物候的____分布梯度。
(4)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庐山云雾夜间生成、白天消散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从西至东断断续续分布着大量的沙丘,其中的丹娘沙丘最为特殊,规模也最大,从远处望去,宛如佛掌,又称“佛掌沙丘”。图1为青藏高原局部图。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材料二每年3月,隆冬还未结束,林芝桃花却竞相开放。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



(1)青藏高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较________(长或短),被大气________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但由于海拔较高,________辐射较弱,所以年均温却较低;青藏高原的蓝天更蓝,主要是________(大气组成成分)较少。
(2)南迦巴瓦峰峰顶常年积雪,________地貌广布;峰顶以上近1000米大气层,随海拔高度增加气温________(上升或下降)。
(3)丹娘沙丘由_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从所处地形与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形成与该地________(山风或谷风)关系密切。
(4)林芝独特的“雪域江南”春光是由于________状况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体现了植被分布的________分带现象。
(5)该区滑坡灾害多发,请从地形地质角度简析成因。
2022-02-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0~4500米,总面积约23.6万平方千米,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省市区域简图。

(1)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由于受____因素影响,____发生显著变化,植被景观差异显著。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21世纪后,人口迁移形成从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贵州省实施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湖北境内的河段河道淤积,弯曲度____(变大或变小),导致该地区水循环速度____
(4)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简述上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____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武夷山(主峰最高处海拔2158米)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垂直高差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垂直植被带,不同植被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其中的亚高山矮林,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附生苔藓植物多。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1)与常绿阔叶林相比,亚高山矮林的垂直结构更____(填“简单”或“丰富”)。
(2)试从海拔和季节两个角度,描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3)推测亚高山矮林所处的环境特征。
(4)武夷山所在区域的自然土壤为____,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____(多/少),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____
2023-03-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检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社会实践是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暑假期间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溯源浙江楠溪江地理实践活动,图1为溯源楠溪江地理实践活动线路图。


   

Day1:78日中午,小组走进岩龙古村,村居依山傍水,民居建筑层级而上,布局严整。下午,溯溪而上,沿途怪石林立,据老师介绍,该地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生代晚期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研究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傍晚抵达周坑口搭建帐篷露营,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图2为岩龙古村景观图。


(1)根据图2,岩龙古村沿溪院落设有石砌高出外面道路的挡墙,其主要作用是预防____灾害。说出岩龙村选址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
(2)露营时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选择露营点尤其要防范各类灾害、虫蛇等带来的伤害,所以周坑口营地选址要远离____(填地貌类型),除此还要防范有可能发生落石造成伤亡事故,所以营地宜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带。该地巨型火山(岩)带形成时期,____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Day2:79日清晨,小组沿溪流上行到百丈龙头,沿途丛林密布,深潭与飞瀑相间,溪水清澈,巨石杂陈。下午抵达海拔1272米的大青岗顶峰,小组成员发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山顶的马尾松树干矮小粗壮,枝条弯曲,根系发达,形态奇特,为期两天的考察活动结束。


(3)河流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小组从周坑口到百丈龙头所经主要地貌类型的特征为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溪水清澈,含沙量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
(4)小组成员攀爬大青岗时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是____,并简析山顶植被形态的成因。____
2024-03-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读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70平方千米,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

材料二:据统计,橡胶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只有天然林的一半左右。下表是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变化情况。

1976年19882003
天然森林(公顷)127.46公顷114.4万92万
种植橡胶林(公顷)2.2万7.6万22万

(1)写出图中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据图判断该流域自然带分布的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简析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小,但植物种类丰富原因。
(2)本区靠近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北界,简析该流域水热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
(3)分析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向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10 .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图甲)。

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②、③、④对应的山脉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
(2)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从④→①→③的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分异规律。
(3)简述D山脉在我国自然地理中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