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这里地形复杂,海拔在475~2430m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分旱季和雨季,年降水量在1100~2400mm之间;森林覆盖率为63.7%,其中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群落层次多样,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材料二 下左图为“西双版纳1992年和2010年植被和橡胶种植区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人工经济林符合生态系统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描述西双版纳地势总体特征。
(2)该区域自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_____分异现象;气候暖热,分旱雨两季,其中5~10月为_____季。
(3)从1992年到2010年,橡胶种植面积_____,这种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有_____
(4)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人们模拟雨林和季雨林结构,在林下种植茶树、咖啡、草药、草果等,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复合生态系统,简要分析这种农业生态模式的好处。

2020-03-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交错带,山体高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西北干旱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灌丛(高度在5米以下,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贺兰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的多少)随海拔上升总体呈微弱的单峰格局。为研究贺兰山灌丛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从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到贺兰山主峰(海拔3472m)选择13个面积相等的样地进行调查研究。下图为贺兰山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图。



(1)说明在1300米至1500米,草本物种丰富度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却表现出灌木层较低、草本层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阐释中海拔区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3)分析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限制草本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2020-02-13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北界,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图分别示意阴山地理位置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特点。
4 .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见下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甲山脉位于_____纬地区,其基带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4)乙图中山脉处于南半球,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海拔2493米。梵净山主要有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景观特征。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分析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
(2)阐释梵净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垂直分布范围最大的主要原因。
(3)说明近年来导致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
2020-0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6 .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A、B、C、D相对应的自然带是:①高山草甸带②高寒荒漠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高山针叶林带A______;B_______;C______;D______。(填序号即可)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此规律同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比北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0-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一条重要山脉,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植被均呈现差异性变化,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秦岭南北坡山麓地区自然带的名称及对应的气候类型名称。
(2)秦岭山麓到山顶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说明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秦岭南北坡自然带的数量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0-01-02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8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高山针叶林带,将其按照从①到④的顺序排序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短尾猴,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主要栖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食性较杂,既取食野果、嫩叶、竹笋。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喜食嫩叶、花芽和野果,近年来,黄山地区人们种植茶园、薪材需求及道路建设等活动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下左图虚线内为我国短尾猴主要栖息地分布范围,下右图为黄山短尾猴各季节(其中1、2、3、4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



(1)据材料推测短尾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征。
(2)据上右图说明春季与冬季相比,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的差异及原因。
(3)说明协调黄山地区人类活动与短尾猴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海拔1000多米的阿尔金山北麓平原,到东昆仑山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主峰,高差约6000米。巨大的高差,形成了该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从而出现了多种垂直自然景观带。下图为东昆仑山—阿尔金山一线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1)简述该地区无森林分布的原因。
(2)比较东昆仑山与玉素甫阿勒克塔格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高山寒冷草甸区是野牦牛和藏原羚的理想生存环境。说出野牦牛和藏原羚的生活习性。
2019-11-06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10月高三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