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的主体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势高耸,垂直自然带分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明天山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反映的气候特点。
(2)天山南坡海拔4 500米以下分布剥蚀高山带,分析其形成原因。
(3)近年来,山地草原带有向云杉林带入侵的趋势,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1-02-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2)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
(3)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2022-02-08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08—2018年,中国冰川面积共减少了约1400km2。左图为2018年中国冰川面积统计图,右图为近年来阿尔泰山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退缩率(是指冰川退缩面积占原冰川面积的百分比)



(1)指出2018年中国冰川面积与海拔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近年来阿尔泰山南坡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大,请做合理解释。
2021-1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米尼加中央山脉海拔2000m附近分布有热带云林)云林植被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这里的云林虽然矮小,但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物种较多,云林组成与结构复杂,树皮较薄,苔藓植物和蕨类覆盖树冠。树干和地面,中央山脉山顶的松林时常发生林火,但很少殃及云林,云林林火偶发,但往往对云林生态系统产生极强的破坏性,气候变化模型预测多米尼加飓风。强对流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增加,环境专家认为这可能会提高林火发生的频率,给森林防火带来新的挑战,下图示意多米尼加中央山地地形及云林分布。



(1)简述该国热带云林分布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分析该地云林分布区很少发生林火的自然原因。
(3)云林一旦发生林火,对云林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极大,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说明飓风¸强对流天气可能提高林火发生频率的理由。
2021-03-03更新 | 63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图甲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图乙示意肯尼亚山西北东南走向的垂直剖面图,图丙示意肯尼亚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数值越大,物种越丰富)的垂直分布图。

材料二赤道雪山指的是在赤道附近的山,且山顶终年积雪。既有海拔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又有主峰高达5199米的肯尼亚山。科学家认为,由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届时赤道雪山的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1)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肯尼亚山植物群落物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丙,描述肯尼亚山的西北坡和东南坡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你认为“赤道雪山”奇观会不会消失?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1-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这首诗中的地理原理:
____;②____

材料二: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



(2)读图,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地理现象形成原因:①____;②____
2020-11-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其东西长约61千米,南北宽约39千米,山体呈东西向展布。由于其山体高大,由山麓到山顶有着复杂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下图),但山麓的森林植被以次生灌丛和次生林为主。



(1)指出太白山南北自然带谱的差异。
(2)分析糙皮桦林亚带在南北坡分布的海拔基本相同的主要原因。
(3)推测太白山山麓的森林植被以次生灌丛和次生林为主的原因。
2024-0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雨林植被分布的最北端,也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静风多雾地区。夜晚的河谷低地直至半山腰处常会弥漫着浓雾,并持续到次日上午。雨林中的雾为旱季时的植被生长补充了水分,也促使山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上限向高海拔拓展。下表为西双版纳雨林区旱雨两季雾日变化特征统计表(注:表内数据为平均值)。

材料二: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野生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该保护区在地域上由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近年来,由于农田、橡胶林及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将各子保护区进一步割裂。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各子保护区尤其是有野象分布的地区之间规划建立生态走廊带,用以加强各子保护区亚洲象群的沟通交流。图为西双版纳区域略图。



(1)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适合热带雨林生长的热量条件。
(2)与雨季相比,指出西双版纳旱季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
(3)分析半山腰浓雾促使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上限向高海拔拓展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峰以奇为主,以险为绝,山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峻异常。博格达峰北临准噶尔盆地,南临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又受到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6℃至-19℃,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至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9月下旬至次年五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下图为博格达峰地理位置图和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写出右图中①②③④各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一科考队欲夏季攀登博格达峰对其进行科学考察,请简述选择夏季的理由。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图中山脉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阿拉善高原和银川平原之间。岩羊,体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中,有较强的耐寒性。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贺兰山是岩羊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岩羊分布区的最北缘。近年来,由于雪豹等天敌消失、禁牧措施等原因导致种间竞争减弱,使得贺兰山岩羊数量快速增长。下左图为贺兰山区域图,右图为贺兰山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
   
(1)分析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而不见于森林中的原因。
(2)推断2500m以上的A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并分析该区域某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自然原因。
(3)分析岩羊种群数量增多对其生境区植被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对贺兰山岩羊的合理管护原则。
2023-09-01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