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下图)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州市可能位于该图的______(填代号)自然带范围内,该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
2020-01-19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下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2018 年 12 月 5 日开始,为了落实国家“绿盾”行动相关要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读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



(1)“丝绸之路经济”在我国境内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珠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 A 是_____ ,自然带 C 对应的代码是_____,(①高山针叶林带 ②高寒荒漠带 ③高山草甸带)。
(3)珠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_____状况变化很大而形成;此规律同_____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
(4)珠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数目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中,耐旱、耐贫瘠的侧柏是阴山山脉中分布面积最大的针叶林,目前主要分布在阴山中段的南坡1300米-1600米之间。目前阴山南坡部分高海拔地区已经出现石质荒漠化现象,影响植被生长。下图为阴山山脉位置、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读图比较阴山山脉狼山段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北坡相比,大青山南坡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上限较低的成因。
(3)分析阴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
(4)分析侧柏主要分布在阴山南坡的1300米-1600米之间的原因。
2017-12-19更新 | 50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他的日记中写道:
7月10日,天气晴,我在云南昆明看石林(下左图)………
7月15日,天气晴,我在四川游览峨眉山…….
7月21日,天气阴,我到了首都北京,北京人说2011年的今天可以在北京看“海”(下中图)……
7月25日,天气晴,我在三江平原看到了连片的水稻田………
材料二   下左图为“某同学游览线路图”,右图为“山地自然带分布图”。

(1)该同学在旅途中发现越往北,白昼时间越________(“长”或“短”),该线路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峨眉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类似于图中的________ 图(“甲”、“乙”、“丙”或“丁”)
(2)石林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该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
(3)下列水循环环节与2011年北京城市内涝形成原因相关的有       (        )
A.地表径流减少       B.下渗减少       C.蒸发增大       D.降水增多
(4)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
7 . 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地形轮廓 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①(基带)是什么自然带?请分析它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2017-03-01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地理热点278 高山流石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8 .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