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


   
(1)指出自然带I、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I、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
(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
2023-05-29更新 | 440次组卷 | 4卷引用:19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训练)-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在8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山上大量的原始植被被烧毁,导致植被重新演替。研究表明,火山灰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长白山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现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左图示意目前长白山北坡、东坡的植被带分布,右图示意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000-2200米)的植被演替模式。

(1)据图描述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的差异。
(2)火山喷发后造成长白山北坡和东坡植被演替差异,推测其原因。
(3)根据长白山植被演替模式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的变化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023-04-08更新 | 93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在亚热带部分山区,森林分布低于气候林线下方,被称为“假林线”。

广东省石门台(最高峰海拔约为1586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左图),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就是该山“假林线”分布地。调查发现,石门台“假林线”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及山顶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同时发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山地北坡的高度略大于山地南坡。下右图为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分布频次。



(1)描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特征。
(2)简述促进该地山顶或山脊处形成“假林线”的自然原因。
(3)分析“假林线”在该地南坡分布较低的自然原因。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板河流域是云南省西双版纳族自治州境内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流域,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纳板河是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上、中、下游河段河道特征差异较大。图示意纳板河水系,表为纳板河各河段特征的数据。



河段范围河长/km落差/m河谷地貌类型
上游纳板河源至安麻河口11.37960岩槛,跌水,瀑布
中游安麻河口至曼点河口9.37l10边滩,河漫滩,阶地
下游曼点河口至纳板河口3.764边滩,河漫滩,阶地
(1)据图归纳纳板河左右两岸的支流特点。
(2)与中下游相比,说明纳板河上游的流量、流速特征及河谷地貌主要成因。
(3)分析纳板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3-0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选择题和综合题变式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旅行到了云南西南部高黎贡山保山、腾冲一带,记录下该地的原始森林景观:“其树长二十余丈,大合抱,横架崖壁下,其两旁皆丛菁纠藤,不可着足,其下坎坷蒙蔽,无路可通……”高黎贡山地区最高峰海拔5128米,最低点海拔仅为210米,相对高差达4918米,形成了“山脚夏日炎,峰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差异。下图是高黎贡山位置图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指出徐霞客描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高黎贡山自山麓河谷到山顶土壤呈现明显的差异,请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高黎贡山地区谷地深切,主要呈______形,主要是受______作用影响。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地处阴山山脉中段,山体呈东西走向,位于109°47′E~112°17′E、40°34′N~41°14′N,绵延240km,海拔1030~2338m,属于中山山地。该地区年降水量约410mm,年均温约6.8℃。该地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自下而上由三个垂直带组成:山麓草原带、山地森林灌丛带、山地草甸带,植被覆盖度(NDVI)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下图左、下图右分别示意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生长季NDVI均值的变化。


(1)指出大青山从东到西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描述大青山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简析大青山南坡与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差异。
2023-02-02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18-19题及变式题
8 . 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被称为“赤道之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瓜亚基尔和普约的气候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

1802年,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与同伴一起攀登钦博拉索山。他们从基多出发,走到了白雪皑皑的雪峰,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就像经历了一次从赤道到北极的旅程。此次行程后,洪堡总结出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这一观点。

(2)分析钦博拉索山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

很早以前厄瓜多尔的渔民发现,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其西部渔场的鱼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据专家分析主要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

(3)解释厄瓜多尔西部海域渔场的鱼产量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丰富度通常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森林线是郁闭森林的上限(郁闭度20%),树线是树木生长的最高海拔高度,二线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称为林线生态交错区(简称林线)。

色季拉山(29.2°N~30.3°N,93.2°E~95.6°E)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鲁藏布江西北侧,处于西藏东南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过渡核心地带,植被资源非常丰富。色季拉山的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海拔4300~4600米处一度明显升高。自色季拉山向东林线宽度基本保持不变,但高度呈现规律性变化。下图示意色季拉山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



(1)请判断乙坡的阴阳坡向并说出判断理由。
(2)简析色季拉山总物种丰富度存在垂直变化的原因。
(3)推测自色季拉山向东林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说出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自然带类型。
(2)说出从A到B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334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