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度大B.纬度低,气温高
C.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D.高原地形阻挡来自北部的寒冷气流
2.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折向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
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
2 .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3 .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500m处为林线(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山地荒漠草原带D.亚高山草甸带
2.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
A.随降水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B.与年均温的变化呈负相关
C.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3.贡嘎山东坡(  )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11-12高三上·福建泉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a为12℃等温线,则乙地气温可能是(  )
A.8℃B.0℃
C.10℃D.12℃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2017-08-26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5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简述乙区域气候的主要成因。
(3)丁自然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____
(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丙自然带地理环境的特征。
6 .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阴坡
C.甲地较丙地纬度高,气温较高D.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2.若b为12°C等温线,则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A.8B.9
C.11D.13

7 .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分布海洋性冰川,其前端可以伸入森林。青藏高原内陆主要分布大陆性冰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A.海洋性冰川雪线低,气温高B.大陆性冰川雪线低,气温低
C.海洋性冰川雪线高,降水多D.大陆性冰川雪线高,降水少
2.“前端可以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是(     
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2021-12-18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全国3文综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研究山地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具有显著的山地特征,是研究山地气候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太白山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趋势。



(1)判断太白山南北坡之间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推断太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并说明依据。
9 . 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谱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应为
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C.高山灌丛草甸D.常绿松林
2.玉龙山的山麓植被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Ⅱ.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Ⅲ.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Ⅳ.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

10 .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海拔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舜王坪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坡面朝向B.海拔C.人类活动D.地势起伏
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Om处B.4m处C.8m处D.12m处
3.舜王坪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
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0.8田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2020-12-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