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山顶和山脊的环境条件下,自然演替的特殊群落。山顶苔藓矮曲林发育的山顶,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降水量大于500mm,可满足森林发育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但没有进一步发育山地森林,具有独特的群落学特征:林木生长稠密。分枝低矮且粗壮;叶型为小型叶或中型叶,为革质且多茸毛;小枝和叶片多具鳞片等旱生特征。矮曲林下限并不是真正的林线或气候林线,可称为假林线。林线指高纬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顶苔藓矮曲林的生境条件有(     
①日照强烈   ②山风强   ③云雾少   ④土层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山顶苔藓矮曲林的北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     
A.武夷山区B.长白山区C.秦巴山区D.太行山区
3.推测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A.上限高于气候林线B.下限低于气候林线
C.上限等于气候林线D.下限高于气候林线
2024-01-04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卷(一)地理试题

2 . 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根据汇水区面积将不同流域划分为不同的集水区等级,其中1级汇水区面积最小。不同民族由于长期以来聚落空间位置不同,形成了适应自然的不同生计模式。下图示意不同等级集水区的民族聚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示数据,能够确定的信息是(     
A.汉族聚落数量最少B.越往下游聚落越多
C.海拔越高聚落越少D.藏族聚落分布最广
2.藏族聚落村民的主要生计模式最有可能为(     
A.种植林果B.半农半牧C.养殖家禽D.开垦农田
3.考察表明羌族聚落多位于河谷地带,农业景观以旱地为主,形成旱地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下沉气流B.纬度C.植被条件D.水系特征
2022-10-3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物物候是植物综合适应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而形成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包括萌芽、开花、结实等,反映了植物生长发育节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名贵濒危药用植物暗紫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海拔3200~4500米的部分高山草甸和灌草丛。由于暗紫贝母种子在野生环境中萌发率较低,且长期以来被过度采挖,野生暗紫贝母资源急剧减少。下图示意暗紫贝母物候在不同海拔的差异。



(1)推测暗紫贝母的生长习性。
(2)简述暗紫贝母物候随海拔的变化状况。
(3)简述保护暗紫贝母的主要措施。
2022-10-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4 .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地带性分布显著,但在局部河谷地带,由于受某些自然因素影响,植被分布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下图示意澜沧江(26.9°N)两岸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河谷植被非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是(     
A.山顶有冰川,水分条件好B.山高谷深,焚风效应显著,谷底干旱
C.受西南季风影响,热量充足D.河谷地带,晚上上升流明显,夜雨多
2.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A.冰雪带灌丛草甸带B.荒漠带苔原带
C.冰雪带针阔混交林带D.灌木林带冰雪带
2022-08-07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5 . 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下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刻
坡向
01时07时13时19时平均
南坡-0.667-0.6460.6550.006-0.163
北坡-0.477-0.2650.868-0.332-0.052
1.逆温是气温随高度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该地区不同坡向出现逆温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01时至07时南北坡同时出现逆温B.13时南北坡同时出现逆温
C.19时南坡由于地形与河流出现逆温D.南坡比北坡更容易发生逆温
2.对比北坡,该地区南坡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大的原因是(     
A.受河流影响湿度较大B.受冷空气影响较小C.受山谷风影响较大D.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6 . 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如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A.I-II-IIIB.I-II-IVC.II-IV-VD.IV-V-VI
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23更新 | 6179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1.4 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7 . 2020年10月15日,第一届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开幕。林芝县生物多样性极高,彩林大部分分布在色季拉山一带,由于不同的植被颜色不同,从而造就了彩林风光。下图示意中国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芝县成为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原因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大,水热条件好B.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C.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D.雅鲁藏布江沿岸,水源充足
2.林芝县彩林景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纬度低,热量丰富B.地势起伏大,水热组合差异大
C.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D.地热能丰富,热量条件好
2021-09-10更新 | 1142次组卷 | 11卷引用:地理热点12 植被-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8 . 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其西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明显(下图所示),由于山体较大,受水汽输入的影响,阿尔泰山从西向东同一自然带分布范围有明显的差异。藜科草本植物喜干旱环境且对水分条件反应敏感,广泛分布于除冰川带之外的不同海拔,其占植物群落的百分比随海拔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阿尔泰山西段相比,阿尔泰山东段荒漠带分布范围的变化是(     
A.仅上部界线上升B.仅下部界线上升C.上下界线均上升D.上下界线均下降
2.在阿尔泰山西段的植物群落中,藜科草本植物占比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是(     
A.不断递增B.不断递减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022-04-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一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
2021-07-29更新 | 4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0 . 山体效应是指由于山体隆起,对山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气候效应。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处自由大气的温度,即增温效应。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山体增温效应最明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
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2-06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热点122 山体效应-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