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截至2021年5月28日,15头野象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并觅食。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材料二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现在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也会吃香蕉和甘蔗等。

材料三   左图为历史上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右图为云南亚洲象一路北迁线路图。


             
(1)据左图描述甲一丁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规律,并推测丙、丁时期气候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针对云南亚洲象濒危的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2 . 陆地冰川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面图甲示意欧洲东部三次冰期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图乙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所示三次冰期,与图乙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     
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2.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若图乙中海岸线a、b、c发生的时间是按从早到晚依次出现的,则Q处的地质剖面图是(     
A.AB.BC.CD.D
2021-11-02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地理试题

3 . 温尼伯湖是更新世冰期巨大的古冰川湖的残迹。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雷德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温尼伯湖现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温尼伯河、雷德河、萨斯喀彻温河等多条河流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注入。下图示意温尼伯湖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时期,湖泊的蓄水量(     
A.先上升后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持续下降
2.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雷德河(     
A.径流量增大B.出现凌汛现象
C.结冰期延长D.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021-05-12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4 . 读我国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今形,我国从东汉开始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中所经历时间较长的是(     
A.冰期B.间冰期C.温暖期D.寒冷期
2.下列关午东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说内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南移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北移
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
2021-05-2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地理20210513-001【2020】【高二下】

5 . 读淮河流域近60年年均温距平累积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60年内淮河流域各年气温(     
A.绝大多数年份低于0℃B.1960-1993年持续下降
C.1960年年均温为0℃D.2000年以来整体偏高
2.淮河流域最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风暴潮C.干旱D.寒潮
2020-07-24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9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帮

6 . 新生代第四纪末次冰盛期是地质史上最后一次冰期盛期,南北两极气温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20℃,南北两极冰盖迅速发育,凝固了大量的水分,致使全球海平面平均下降了约130m。末次冰盛期,中国沿海地区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日本海成为一个冰封的内陆海(湖),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黄土状堆积物,称为下蜀黄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末次冰盛期之前的温暖期相比,末次冰盛期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①日本西部地区降雪增多②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下降③低纬地区降温幅度最大④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变质作用B.海浪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