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读“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图示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是(     
A.冰期ⅠB.冰期ⅡC.冰期ⅢD.冰期Ⅳ

2 . 为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选取位于郊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某直辖市的气候变化趋势。下表为两次增暖期的年、冬季气温相关数据(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平均气温(距平)最高气温(距平)最低气温(距平)日较差
1937~195316.0(+0.47)21.4(+1.72)12.3(+0.11)9.1
1987~199916.1(+0.57)20.2(+0.52)12.8(+0.68)7.4
冬季1937~19535.2(+0.71)10.1(+1.28)1.5(+0.45)8.6
1987~19995.6(+1.17)9.9(+1.05)2.4(+1.29)7.5

注:①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值以1961-1990年为基准;②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的气温平均值与对应基准值的差值。③气象站海拔:甲,4.6m;乙,4.0m;丙,4.4m;丁,5.5m
1.该直辖市两次增暖期均体现出日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     
①1937-1953年:白昼增温为主②1937-1953年:夜晚增温为主
③1987-1999年:白昼增温为主④1987-1999年:夜晚增温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据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推断,该直辖市1987-1999年较1937-1953年明显减少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地面的植被覆盖面积D.天空中的云层厚度
2021-01-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读“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温降水变化图”,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4 .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关于气候寒冷期,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下降B.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
C.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上升D.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

5 .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010年2020年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
综合最大人口容量187019352000

1.表中显示,从2010年至2030年,上海市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降水增加B.人口不断增多
C.经济规模扩大D.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2.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读某地质时段全球气候变化图,回答下题。

图示五个时段中,最有可能出现物种灭绝的是( )
A.Ⅰ、ⅡB.Ⅰ、ⅢC.Ⅲ、ⅤD.Ⅱ、Ⅳ

7 . 梅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佳果,起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在中国栽培的最北界线不断改变。下图为中国梅花分布北界变化示意图 (南海诸岛略)。


完成下面小题。

1.殷商时期的气候与现代相比更
A.温暖B.湿润
C.寒冷D.干燥
2.当前梅花引种栽培区北界比自然分布区北界纬度偏高,主要得益于
A.全球气候变暖B.城市热岛效应
C.生产技术提高D.市场需求扩大

8 .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

完成下列各题。

1.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2.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2-10更新 | 674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2017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B.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条件不变
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
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
D.极端天气减少,从而减少疫病的流行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东移
C.不断南移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两个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D.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