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的遥感参数,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分别示意黄河源区平均生长季NDVI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横坐标为年内日期序号,DAY145表示从1月1日起计算的第14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3年黄河源区可能出现(     
A.河流径流量增大B.风沙活动增加C.土壤解冻提前D.凌汛危害加大
2.黄河源区春季NDVI小于秋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     
A.生物量积累较少B.空气湿度更低
C.土壤未完全解冻D.枯枝落叶较少
2021-04-27更新 | 56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9单元 中国地理【过关检测】-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复习过过过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有学者通过对西北地区21个代表站点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演变规律,提出了西北气候由暖干型开始向暖湿型转变的观点。下表示意依据气温及降水统计数据得出的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西北干旱区气温距平变化(单位:℃)

年平均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0.3

-0.4

0

-0.2

-0.4

1961-1970

-0.3

0.2

0

-0.3

-0.8

1971-1980

0

-0.1

0.2

0.2

-0.3

1981-1990

0.1

0

-0.2

0.1

0.7

1991—2000

0.4

0.5

0.1

0.3

0.9

表2西北地区降水距平变化(单位: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7.78

2.1

-1.9

-5.5

-3.7

1961-1970

-9.52

0.3

-6.9

-0.8

-3.2

1971-1980

-2.53

-4.2

-1.9

5.7

0.3

1981-1990

6.43

3.2

1.5

-2

1.1

1991-2000

8.44

1.1

7

-0.6

1.4

1.西北地区增温趋势明显的季节是(     
A.春、秋季B.秋、冬季C.夏、秋季D.春、冬季
2.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时期及该时期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1981—2000年春季B.1991—2000年春季
C.1981—2000年夏季D.1991—2000年夏季
3.下列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趋势影响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冬小麦返青提早、抽穗期提前、成熟期提前
B.加剧病虫害的流行
C.冬季降水量增多,对土壤保墒和作物越冬有利
D.冬季气温升高,牧区雪灾减少,利于牲畜安全越冬
2021-04-14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03 西北暖湿化-2022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限时训练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辉腾锡勒湖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为现代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由于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而漫长,最低气温﹣39.9℃,年平均降水量385mm。该湖区地层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是研究全新世地层、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变迁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辉腾锡勒湖泊沉积年龄与深度的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沉积物是(     
A.粉砂B.黏土C.粉砂质黏土D.黏土质粉砂
2.湖泊积水期,风沙入湖沉积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从沉积地层上分析,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     
A.湿润—干旱B.湿润—干旱—湿润C.干旱—湿润D.干旱—湿润—干旱
2021-04-14更新 | 1308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18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2021-03-03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热点40 冰期与间冰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5 . 今年2月6日位于南极半岛东北端的阿根廷希望科考站记录到18.3℃的高温,而在三天后其附近的西摩岛,也有20.75℃高温的报告。28日南极乌克兰韦尔纳茨基科考站附近出现了成片的“西瓜雪”的现象(如图所示)。“西瓜雪”是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把雪染成粉红色,雪藻耐寒性极强,只有当气温超过0℃时才会有明显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南极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西风漂流势力增强
B.处于近日点附近,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C.受极强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气温高
D.夏季从山脉背风坡而下的下降风出现焚风特征
2.大规模“血雪”再现南极可能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加剧B.雪藻周围的积雪融化变快
C.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D.地面辐射变少,地表获得的热量减少
2020-10-04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2 极端气候事件-2022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限时训练

6 . 气候的冷暖变化可以影响海岸的变迁。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反之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下图为全新世以来福建省局部地区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的特征是
A.逐渐变暖B.逐渐变冷
C.先变暖后变冷D.先变冷后变暖
2.图中四地中,在中全新世时期海拔最高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7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纪。下左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下右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2019-04-08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6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D.1975~2010年
2.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2018-10-23更新 | 2124次组卷 | 15卷引用:考点24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9 .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下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气候变化属于
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C.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D.工业文明时期的气候变化
2.关于图中②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为末次间冰期B.②处为现代冰期
C.②处冰川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D.②处气候变冷
2018-05-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热点40 冰期与间冰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10 .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
C.温暖期D.寒冷期
2.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
2017-08-22更新 | 2365次组卷 | 23卷引用:考点24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