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是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协调度的指标之一。HD的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越不协调。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经济分布协调状态。图是1953~2017年某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HD)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3~2017年该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度特点是(     
A.不协调程度加剧B.一直协调
C.早期严重不协调,目前向协调方向发展D.从协调向不协调发展
2.2000年到2017年间,该区域发展特征最可能的是(     
A.区域经济规模不断下降B.区域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C.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处于协调状态D.区域经济开始向转型阶段发展
3.该区域1978年以后HD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政策的引导,经济发展增快B.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减少
C.人口迁出,人口减少D.区域产业升级,经济效益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省是我国人口较多和发展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人口与自然资源矛盾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从农业大省快速向工业大省转型,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持续消耗,安徽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重,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环境约束和人口制约。下图示意1998—2012年安徽省资源、经济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量的对比。

(1)说出2006年以后安徽省经济人口容量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
(2)简述安徽省资源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量的意义。
(3)请为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3 . 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于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表为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省近年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出生人口(万)91.598.486.576.664.5
出生率(‰)13.0214.0712.4112.039.4
迁出人口(万)10521058104810611052

1.近年安徽(     
A.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出生人口数量受政策影响大
C.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有所减缓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2.改善安徽常住人口结构的最佳“药方”是(     
A.鼓励移民B.调整人口政策C.加快当地发展D.完善养老设施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去工业化现象最早始于美国。图一为“美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图二为“20世纪美国产业结构图”。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西部和南部被人们称为“阳光带”,东北部被称为“冰雪带”“铁锈带”。试分析美国东北部形成“冰雪带”“铁锈带”的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说出20世纪以来美国“去工业化”前后就业人口主要流向的变化。
(3)美国的“去工业化”给美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使制造业回归,“使美国再次强大”,美国政府在财政资助、税收、能源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试问失去的美国制造业还能回归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2022-04-11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5 . 常住人口指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具有较稳定居住特征的群体。短期驻留人口指在城市中居住不满半年且流动性强,多以商务出差、旅游、就医等为主要目的的群体。图是我国某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及短期驻留人口的日出行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短期驻留人口日出行量分布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推测该城市最可能是(     
A.乌鲁木齐B.杭州C.昆明D.拉萨
2022-04-10更新 | 63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出生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等人口变动特征的出现和深化,世界正在经历部分相似的人口转变过程和一些共性的人口问题。然而,由于各国人口变迁的历史起点、影响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强弱、政府人口政策各不相同,国家间会长期呈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应特征和自身独特的演变进程。

美国既是一个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因疫情推迟的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于2021年4月开始陆续发布。与此同时,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也已公布,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人口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出现了老龄化加剧、生育水平下降等与发达国家(地区)相似的境况。

下图示意美国1950-2010年相关人口统计图。

1950-201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及占比

1950-2010年美国男性、女性人口数量及性别比

(1)结合图表,分析1950-2010年美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征。
(2)据图推测美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
(3)我国与美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共同点及我国针对这一变化出台的政策有哪些?
2022-03-29更新 | 65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抚顺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处,由多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座山峰终年积雪,形成西北地区的“湿岛”。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今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将河西走廊建设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限制的是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主体功能区规划。



(1)从区域关联性分析祁连山脉被誉为河西走廊“母亲山”的原因。
(2)分析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对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4)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河西走廊部分地区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
2022-03-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一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8 .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从2050年前后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速B.生育观念C.生育政策D.外来移民
2.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3.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主要应该(     
①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
②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④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2-03-25更新 | 68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区,中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该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城镇的扩张以及水土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部分地区已经无水可用,失去浇灌水源的土地逐渐沙化,居住于此处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进行生态移民。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



(1)描述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
(2)简述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的成因。
(3)指出石羊河流域需要进行生态移民的区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2-03-24更新 | 63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题

10 .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实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虚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L县政府驻地位于(     
A.甲区B.乙区
C.丙区D.丁区
2.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     
A.自然灾害较少B.医疗设施较好
C.人均耕地较少D.旅游业较发达
3.为进一步振兴社会经济发展,当地宜采用的发展策略是(     
A.异地城镇化B.就近城镇化
C.郊区城市化D.逆城市化
2022-03-18更新 | 102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漳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