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99 道试题

1 .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与此同时我国特大、超大城市也将由此扩容至22个。下表为我国超大城市人口结构特点。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性别比(%1559岁人口占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
上海市1987107.3366.822238
北京市1775104.6568.5319.63
深圳市1744122.379.595.33
重庆市1634102.262.2221.87
广州市1488111.974.7211.41
成都市1334101.068.7417.98
天津市1093106.368.7421.66
1.下列有关深圳市人口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占比大B.产业发达,迁入劳动力多,劳动力占比高
C.重工业发达,迁入的男性人口多,性别比失调D.环境污染严重,老年人口平均寿命较短,老龄化水平低
2.苏州成为我国第22个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美,气候宜人B.高科技产业发达,吸引的人才多
C.交通便利,便于人口迁移D.受大都市的产业、人口溢出效应影响明显
3.不属于苏州成为特大城市带来的影响的是(     
A.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B.增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
C.减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D.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24-06-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级中学高三压轴联考地理试题(六)

2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传统城市群流入人口按照功能区分布。省内总部和省部3类,可以视作城市群流入人口的流动范围的差异和变化。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及其变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     
A.京津冀城市群省部之间流动人口的所占比例提升最显著
B.长三角城市群2000年流入人口中来自省外的占比达50%
C.珠三角城市群一直是远距离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群
D.长江中游和川渝省内中心城市崛起缩短了人口流动距离
2.分析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可知(     
A.长三角城市群自新的流动人口规模一直保持基本不变
B.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平均流动范围大于内陆城市群
C.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动呈现从省际向县内扩散的趋势
D.图中所示主要城市群的流入人口流动距离有增有减
3.基于对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动范围特点的研究,表明(     
A.人口流动呈现出以省际流动为主、省内流动为辅的总体特征
B.中西部各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对后面流人人口吸引力逐步减弱
C.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依然然还会持续吸引大规模流入人口
D.各城市群流入人口呈现规模快速增长、空间相对分散特征
2024-06-0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指由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待自己需要时再取出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养老模式。1998年我国引入“时间银行”,2018年将其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下图示意1998-2020年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过程及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初衷是为了(     
A.充实老人退休生活B.缓解人口老龄化
C.减轻社会养老压力D.发挥老年人余热
2.创新增长期,驱动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核心因素是(     
A.金融服务业发展B.政府的支持力度
C.社区的组织能力D.老龄化程度加剧
2024-06-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20241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2023年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我国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下列不属于造成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生育成本过高B.计划生育政策
C.育龄妇女减少D.生育观念转变
2.人口持续负增长对我国的影响有(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平均年龄降低③社会负担减小④国防兵源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针对这一现象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完善托育机构②降低退休年龄③鼓励生育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6-0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2010-2020年长三角各地区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20年期间(     
A.浙东北自然增长率最高B.苏中、苏北的人口主要迁往浙江
C.上海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市外迁入的人口数量D.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向浙东北、浙西南及苏南集聚
2.浙江人口增幅最大,主要是因为浙江(     
A.经济水平高B.就业岗位多C.土地面积大D.地理位置优
3.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采取的人口措施是(     
A.开发老年人力资源B.适度放宽人口落户条件C.优化流动人口政策D.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
2024-06-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6 . 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区域,并针对各类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比较显著,南部发展速度较快。图为2010年江苏省人口迁移类型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依据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将人口迁移划分为四大区域类型:净迁入活跃型、净迁出活跃型、平衡活跃型、非活跃型。

1.图中甲、乙、丙人口迁移类型对应最为合理的是(     
A.净迁出活跃型、平衡活跃型、净迁入活跃型
B.平衡活跃型、净迁入活跃型、净迁出活跃型
C.净迁出活跃型、净迁入活跃型、平衡活跃型
D.平衡活跃型、净迁出活跃型、净迁入活跃型
2.有关非活跃型人口迁移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有限,无法容纳更多人口B.经济发展水平适中,本地人口外迁意愿不强
C.空间上更靠近长三角,利于承接更多产业D.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2024-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读“北半球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
(2)以下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选择填空)
A.亚马孙平原B.南亚C.西伯利亚平原D.西欧平原

(3)图中③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较____(高/低),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4)当前①、②、③三地中,为人口迁入区的是____,该区域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是____
2024-06-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银发群体)已达2.8亿。中国银发群体已成为高频次旅行用户,超六成银发群体平均每年出行3次以上。据相关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或将超过4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超六成银发群体平均每年出行频次较高的原因是(     
A.当地医疗水平低B.时间金钱较充裕
C.留守老年人数多D.劳动力外出打工
2.适合银发群体的旅游项目是(     
A.徒步探险B.水上蹦床C.康养旅居D.潮流购物
3.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总消费规模的做法是(     
A.推广超前的消费观念B.增加公共交通的多样化
C.增投适老化产品及服务D.组织老人参加社会活动
2024-06-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9 . 下图示意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共199人)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注:1代表农业,2代表制造加工业,3代表建筑业,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代表批发零售业,6代表住宿餐饮业,7代表社会服务业,8代表其他。
1.回流前大多数劳动力所从事行业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劳动力C.技术D.资金
2.部分农村回流劳动力仍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耕地资源丰富B.农业从业门槛较低
C.农村人口大量减少D.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3.回流后劳动力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基础是(     
A.外出务工的资金积累B.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展
C.城乡交通条件的改善D.回流前知识技术积累
2024-06-0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一模)地理试题

10 .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口指数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年龄结构、教育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势程度;产业指数表示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人口结构合理发展的优势程度。图为黄河流域人口与产业综合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流域人口与产业综合指数的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人口指数波动下降
B.产业指数波动上升
C.人口指数与产业指数的协调度逐步提升
D.人口和产业发展关系呈现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
2.从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发展指数空间演化格局来看,目前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格局,推测下游地区人口指数落后的原因是(     
A.城镇化水平下降B.人口受教育水平下降
C.人口总抚养比上升D.青壮年人口迁出增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