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3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1994至2020年我国春运总客运量(亿人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1994至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变化(     
A.持续减少B.先增多后减少
C.波状起伏D.先减少后增多
2.我国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呈断崖式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自然因素②经济发展③国家政策④社会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4-12更新 | 195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为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经济②提高文化水平③计划生育④环境保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4-12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1.3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核心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年,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在此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这种扶贫协作方式被称为“闽宁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概括闽宁的自然特征。
(2)阐述闽宁镇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
2021-04-11更新 | 756次组卷 | 7卷引用:一轮巩固卷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人口流向的总体趋势,就过去一段时间而言,整体是由中、西部地区往东南地区流动我们称之为“孔雀东南飞”。中国人口从2018平开始出现逆向流动,农民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最热、体量最大的区域流向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现在称之为“孔雀西南飞”。同时,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后中国人口“东迁”规模仍持续走高。左图为2018、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右图为2011~2019年中国四个地区人口流动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起,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先后出现了明显的农民工逆流现象,其原因是(     
A.东部地区房价居高不下B.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
C.人口流动宏观政策调整D.低端制造业大规模内迁
2.农民工逆流的同时,“东迁”仍然持续走高。该阶段“东迁”的人口主体最可能是(     
A.农民工B.中高端人才
C.普通大学生D.一技之长劳动者
2021-04-10更新 | 1063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20人口迁移(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3.9万人,增长0.5%。“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5年的3.9万人,增速从5.4%降至0.5%。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措施的推进,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从2011年高于常住人口增速2.5个百分点降至2015年低于常住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从增量所占比重看,全市每增加100名常住人口中,常住外来人口从增加66人下降到增加21人。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分环线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km2),资料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1)根据图表材料,指出北京市常住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地区,并描述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特征。
(2)分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分析该现象可能对农村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04-08更新 | 106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2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人文地理)

6 .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0~500mB.500m左右C.500~1000mD.1500m左右
2.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适宜B.水源充足C.林业的发展D.采矿业的发展
3.图中所示现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刚果盆地B.巴西高原C.长江流域D.湄南河平原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7 .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下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
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
2.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务工人员回流增多
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

8 .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年龄段省外流入省内流出
0-14岁5.715.6
15--24岁36.120.6
25-44岁53.853.1
45--59岁3.49.1
60岁及以上1.01.6
1.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
2.如果保持表中的人口流动特点,对该省的影响是(     
A.加剧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红利期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减轻就业压力
2021-04-06更新 | 528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测试)-【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9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222459737人占16.60%
15-59岁人口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占13.26%
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66557万人占49.68%
农村人口67415万人占50.32%
注:与20000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模式,这种模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3)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
2021-04-05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7单元 人口的变化【过关测试】-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复习过过过

10 . 下图为2015年—2019年天津市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总量较上年减少5.25万人,原因不可能的是(     
A.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使外来人口买房落户难度加大
B.产业转型使就业机会减少
C.生育政策放宽,人们生育意愿下降
D.工业“停工令”致使大量人口离津
2.有关图示期间天津市常住人口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2015年到2016年人口增量明显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
B.2016年到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变幅最大
C.2018年总人口较上一年增加2.73万人
D.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较上一年缓慢增长
2021-04-03更新 | 75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1 人口-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