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城市收缩是指城市受内部产业转型、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生产要素缩减,增长乏力的现象,常用人口持续流失程度等指标来表征。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部分城市,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城市收缩现象。下图示意某研究国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收缩状况的空间分布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中游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收缩呈现出显著分散特征B.距大城市距离与收缩成正相关
C.仅三大省会城市没出现收缩D.大城市之间存在明显收缩现象
2.下列区域指标变化,可用来判断存在城市收缩的是(     
①住房空置率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③夜间灯光强度降低
④区域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称之为南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这里地域辽阔,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和铁、锌、镍等金属矿产以及钾盐、红柱石、玉石等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但气候干旱少雨、多沙尘天气,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下左图为南疆人口分布图。

材料二:人口、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右图为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图。



(1)据左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试说明原因。
(3)说明为提升南疆生态环境和谐度,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 . 家庭储蓄率是指家庭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一直很高,且有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经济收入较高,其家庭储蓄率也较高。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近年来我国(     
①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需求量不断增大②东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③东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消失④中部乡镇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近年来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快速下降,可能是由于农村家庭(     
A.消费水平上升,教育成本下降B.经济收入不稳,平均收入下降
C.医疗保障提升,消费观念转变D.农业收入上升,养老负担减轻
2022-07-2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4 .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9.6%,流动人口规模的空间格局呈现了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Z”字形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空间分异的因素与住房支出和住房的支付能力、个人家庭、就业情况、社会保障、城市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等级空间分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长期居留意愿等级最低的省是(     
A.江苏B.浙江C.安徽D.上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等级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主
B.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低等级城市均分布在浙江
C.居留意愿等级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和北部较高、南部较低的格局
D.居留意愿高等级的空间分布与流动人口集聚的“Z”字形格局高度吻合
3.下列导致居留意愿等级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学历越高,其在城市居留意愿越低
B.流动人口年龄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C.房租占收入比例越高的家庭,其居留意愿低
D.劳动力密集型部门收入相对稳定,提高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
2022-07-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6 .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里指出,到2035年,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60km²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这“2300万”是让北京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提出的“2300万”被称为“临界点”,“2300万”是指(     
A.最大人口容量B.资源环境承载力C.人口合理容量D.土地资源承载力
2.制约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A.自然资源状况B.国家人口政策C.经济发展水平D.人均消费水平
2022-07-19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最多的省份是(     
A.四川B.湖北C.安徽D.河南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A.气候温暖适宜B.就业机会较多C.轨道交通发展D.环境质量较好

8 . 行政区划的调些,如行政区中的弱区被合并或撒县(市)设区(图),会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弱区被合并或撒县(市)设区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是(     
A.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市污染加剧B.城市空间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
C.中心城区升级乏力,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D.有利于城市合理规划功能区,避免重复建设
2.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对城市房价起抑制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迁移B.房价预期C.土地出让数量D.基础设施投资
3.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导致的城市房价上涨会(     
A.促进城市化进程B.缩小原有城市规模
C.影响城市功能区结构D.加剧城区环境污染
2022-07-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表为我国四大区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变化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四大区域第七次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变化

区域
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变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6.9825.8327.1239.93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比较-1.20.79+0.22+2.15
(注:“+”为上升,“-”为下降)
1.关于表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东部地区   乙—中部地区   丙—西部地区   丁—东北地区
B.甲—中部地区   乙—西部地区   丙—东北地区   丁—东部地区
C.甲—东北地区   乙—中部地区   丙—西部地区   丁—东部地区
D.甲—西部地区   乙—中部地区   丙—东部地区   丁—东北地区
2.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政策因素D.教育水平

10 .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
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
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社会矛盾B.减轻交通拥堵C.加剧人口老龄化D.加大环境的压力
2022-07-18更新 | 733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