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南非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端点,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材料一:南非地处非洲高原的最南端,南、东、西三面边缘地区为沿海低地,中西部内陆高原,矿产丰富,大多数矿产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其经济四大支柱,新世纪以来,南非政府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材料二:南非国家政策支持发展以装配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业



(1)归纳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
(2)人口重心变动可以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根据南非人口重心变动图,判断1996-2011年间,南非人口移动方向,并分析形成这种人口迁移趋势的主要原因
(3)分析南非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4)列举南非经济支柱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及所属的服务业类别。
2023-07-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净迁移量与迁移总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5年我国不同省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     
A.差异性
B.封闭性
C.随机性
D.均衡性
2.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B.交通C.环境D.经济
3.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表明(     
①东部地区高科技企业增多②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增加③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提高④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10-01更新 | 49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中学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地理试卷

3 . 下图示意中国、日本、印度1959—202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乙国、丙国分别代表(     
A.中国、日本、印度B.日本、中国、印度
C.日本、印度、中国D.印度、中国、日本
2.乙国近些年来老龄化率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     
A.生育政策调控导致人口结构变化B.经济发展滞缓,生活水平较高
C.医疗水平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D.生育观念转变,无孩家庭增加
2022-12-2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12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表为“第七次普查部分地区性别比(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男(%)女(%)性别比
全国51.2448.76105.07
广东53.0746.93113.08
湖南51.1648.84104.77
吉林49.9250.0899.69

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缓解B.广东省女性人口数量少于吉林省
C.三省中湖南的生育观念相对较好D.吉林省的重工业后备劳动力不足
2.下列行业发展,有利于降低性别比的是(     
①家庭护理②建筑业③制造业④食品服务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12-08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拉丁美洲经济较落后,却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2015年城市化率为79.8%,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91.4%,具有高城市化率和城市持续发展的特点。下表示意1975~2025年拉丁美洲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率(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项目
1975〜1980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2015〜20202020〜2025
城市(‰)36.030.027.624.823.020.017.515.313.311.5
农村(‰)2.45.01.8-0.9-4.3-3.0-2.0-1.4-1.0-1.1
1.拉丁美洲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经济发展迅速B.最大城市首位度低
C.城市空间两极分化D.人口机械增长率低
2.表中数据显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拉丁美洲(     
A.总人口呈减少的趋势B.农村总人口持续减少
C.经济重心转移到农村D.城市之间人口流动减少
3.未来,拉丁美洲应该(     
A.扩大大城市人口规模B.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
C.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D.制定宽松的生育政策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全国总人口100818113368126583133972141178
重庆市人口27062887305128853205
主都市区15281635176317652112
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901952987837806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77300302284287
1.1982—2020年,重庆市全域(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B.占全国人口比重波动上升
C.人口密度不断下降D.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剧
2.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     
A.自然灾害B.环境问题
C.国家政策D.经济因素

7 . 为吸引人才,近两年来重点城市“人才政策”频出。从2010年以后全国人口流动趋势来看,东部三大区域仍是人口主要流向地,而中西部人口增长以核心城市为主。2018年西安、重庆、成都等西部核心城市新增常住人口超20万。2017年人口负增长的上海人口规模在2018年回升,增长5.5万。读“2018年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线城市增量差异更小B.城市级别越高增量越多
C.西部城市增量比东部多D.南方城市增量比北方多
2.2018年上海人口止降转增的原因是(     
A.引才政策效果显著B.产业不断升级C.收入明显提高D.生活成本下降
3.西部核心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城市(     
A.环境优美B.就业机会多C.配套设施全D.包容性强

8 . 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老年抚养比的时空差异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图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老年抚养比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区域内不同城市老年抚养比差异较大,解释合理的是(     
A.肇庆、江门老年抚养比高,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
B.广州、佛山老年抚养比适中,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C.深圳、东莞老年抚养比低,户籍准入政策较宽松
D.香港、澳门老年抚养比高,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
2.粤港澳大湾区2010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有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常住人口年龄结构②人口容量变化③交通便利程度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11-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

9 . 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图为“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A.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
D.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2.与初次流动阶段相比,当前流动阶段(     
A.人口就近流动为主B.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比例上升
C.人口流动趋势减缓D.区域内部流动比例保持最高
3.导致人口流动总体特征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活成本B.居住条件C.自然环境D.经济格局

10 . 贵州乌江上游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核心部分,地形以岩溶峡谷、岩溶高原为主。流域内海拔较高,地形破碎,河谷深切,土层贫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区地处乌蒙山区东缘,人口较为稠密,经济及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贵州乌江上游人口数量、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乌江上游人口(     
A.数量在海拔1200—1400m处最多
B.密度在海拔1200—1400m处最大
C.数量和密度超过海拔1400m后均呈现下降趋势
D.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2.影响贵州乌江上游人口在海拔1800—2000m处人口容量的因素可能是(     
A.热量B.水分C.坡度D.坡向
3.制约贵州乌江上游农业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酸雨
2022-11-05更新 | 56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