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142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原西海固地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曾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西海固吊庄移民是宁夏经过多年实践的一种生态移民模式,将居住在原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成批地搬迁到黄河灌区(闽宁镇),重建新家园,实现脱贫致富。

材料二 1996年9月,党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福建省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利用东部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西海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材料三 图1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图,图2是福建省区域图。



(1)推测西海固地区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自然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吊庄移民”对原西海固地区的有利影响。
(3)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宁夏、福建在合作中如何实现“双赢”。
2021-05-07更新 | 63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闽宁镇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20多年接纳了来自甲地区4万多名移民,在福建省援助下艰苦创业,使戈壁滩变为富庶美丽的特色小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区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影响甲地区贫困人口向闽宁镇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交通运输D.家庭婚姻
2.与甲地区比,闽宁镇发展潜力较好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降水丰富B.土壤肥沃
C.风沙危害轻D.离黄河水源近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
2020-07-11更新 | 15943次组卷 | 10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