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22年,中国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北京2022年人口也首次下降。下图是北京和上海近几年人口相关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中国人口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红利时代还会延续一段时间B.人口性别比因为人口负增长而降低
C.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人口政策的变化没有起到作用
2.根据北京和上海的人口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比北京更具有吸引力
B.北京人口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C.北京人的生育意愿比上海高
D.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两倍

2 .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密度描述正确的是(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中纬度的内陆较小
C.回归线附近最密集D.高纬度无常住人口
2.甲国人口迁移至乙国主要是因为乙国(     
A.气候适宜B.历史悠久C.经济发达D.地形平坦
3.若甲国保持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变,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A.环境承载力降低B.人口文化水平提高
C.劳动力成本上升D.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3 . “睡城”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相对集中,由于缺乏成熟的城市配套,如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上班。河北省与北京相邻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着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工作,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A.承接北京产业转移B.交通联系紧密C.分担北京住房压力D.区域发展策略
2.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邻近京津的地理位置会(     
A.缩小北京城市辐射范围B.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
C.促进京津人才流入当地D.增强京津部分资源供给力
3.该地区新建城区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测(     
A.该地区形成城市体系B.该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C.北京人口规模大幅缩小D.北京城区的产业外迁明显

4 .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南部,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一年中三亚市内会出现两次“立杆无影”的现象,已知三亚市某地该现象第一次出现在6月1日。由于三亚市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时有许多东北老年人在三亚市居住。下列左图示意海南岛区位,右图示意三亚市全年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再次出现“立杆无影”现象的时间可能为(     
A.6月13日B.7月13日
C.8月13日D.9月13日
2.三亚市冬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保温差异B.地表性质差异
C.日照时间差异D.洋流性质差异
3.许多东北老年人冬季选择在三亚市居住,主要是因为三亚市(     
A.经济发达B.风景优美C.冬季气候温暖D.文化氛围浓厚

5 .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空间分布都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图示意1990一202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的均值变化(数值越高,集中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     
A.集中在少数大城市B.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C.由城市向乡村迁移D.与经济变化趋势一致
2.推测2015年后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环境质量变化B.农业发展C.政策引导D.交通改善
3.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可能会使北京(     
A.城镇化问题加剧B.人才大量流失C.农业经营规模扩大D.城市环境改善
2023-03-28更新 | 3060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紫蓬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请根据表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30.3-30.25215.42
北京59.7-72.8300.9
1.2010~2020年北京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和成因是(     
A.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经济B.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政策
C.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环境D.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气候
2.根据两城市人口变化特点,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引导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B.大量人口向附近省份的农村集聚
C.中心城区功能区分布呈同心圆结构D.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2022-07-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
(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
(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
(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向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流动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口流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流动人口向家乡所在省域甚至县域回流的现象日益普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人口回流意愿差异较大。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区域性回流人口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省会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
B.东部地区的省会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
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
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
2.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口回流意愿明显高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其原因主要是(     
A.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B.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流动人口经济机会较少
C.东部地区生活成本较高D.东部地区环境质量较差
2024-06-1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近千万名农民工去省外务工,到24万名高校毕业生流入、110万名农民工回流,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现如今已成为人口净流入省份。2022年,安徽省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情况下,常住人口数量比2021年增加14万人,比2020年净增加24万人。表示意2020年安徽省人口外流的五大目的地省市,该年安徽省总外流人口为1152.1万人。

排序地区人口数量/万人
1浙江省313.9
2江苏省308.1
3上海市242.6
4广东省59.7
5北京市31.0
五省市合计955.3
(1)简析安徽省流向浙苏沪的人口数量远多于京粤的原因。
(2)推测安徽省成为人口净流入省份的原因。
(3)说出安徽省应对人口负增长可采取的措施。
2024-04-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皖豫名校联盟与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城镇乡村城镇乡村
1350.641141.781368.051097.43
2280.32933.022287.45903.98
1.表中数据表明(     
A.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B.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
C.甲省区劳动力不足D.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     
A.乡村收入水平低B.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C.产业向城镇转移D.城镇辐射功能减弱
2024-03-19更新 | 945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四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