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效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2018-06-14更新 | 5207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靠近主城区、人口集聚的一些乡镇被改为城市街道,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近年来,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城市人口规模萎缩,如黑龙江的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目前两市正在推动外围城区的部分街道改为乡镇,即“撤街设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伊春和齐齐哈尔两市人口主要流向(     
A.乡村B.小城镇C.郊区D.大城市
2.两市推动外围城区“撤街设镇”的主要目的是(     
①收缩主城区规模,减少城市的管理成本②给予乡镇政策支持,增强经济发展活力③控制主城区人口数量,降低商品房价格④引导资金向主城区集中,提高城市等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08更新 | 66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核心阶段相比,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
C.以小城镇间流动为主D.人口迁移的频次更小
2.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②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
③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万朝镇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武陵山土家族文化与长江汉族文化的交融地带。镇域内地势起伏大,立体气候显著。该镇森林资源与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产业曾是其主导产业。2014年重庆市出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环保的政策。2016年,该镇煤矿被全部关停,成为典型的收缩型城镇。

材料二图1为“万朝镇位置示意图”,图2为“万朝镇2010年和2020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统计图”。

(1)简述万朝镇2020年较2010年人口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简述目前万朝镇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
(3)有人提出发展旅游业是万朝镇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请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说明其合理性。
2024-01-26更新 | 624次组卷 | 11卷引用:地理(江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5 . 城市用地是城市常住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承载合理的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是衡量城市扩张合理性的重要测度指标。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是指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和区域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比值。下图示意1990~2020年不同时段内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的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判断,1990~202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变化为(     
A.降-升-降B.升-降-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2.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时段是(     
A.1990-1995B.2000-2005C.2005-2010D.2015-2020
3.推动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动力因素是(     
A.科学技术B.产业发展C.文化观念D.生态环境

6 . 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迁移具有多次流动的特征。表反映2017年我国人口流动抽样调查中流动频次最高的人口流向及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首次流动再次流动(距首次流动10年内)
个体流动占75.81%;家庭流动占24.19%个体流动占25.68%;家庭流动占74.32%
安徽(六安、阜阳、淮南)→上海
重庆、湖南(邵阳、衡阳)→广州、深圳
苏州、南京→上海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1.与首次流动相比,再次流动(     
A.以个体为主B.流入地与流出地空间距离更近
C.人口更年轻D.流入地与流出地经济水平差异更大
2.为吸引并留住人口,人口再次流动的流入城市应(     
①完善交通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联系
②提升公共服务的平等性,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
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创建宜居宜业智慧城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1更新 | 62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考模拟卷(一)-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七省新高考专用)

7 .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2022-03-06更新 | 1472次组卷 | 6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指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5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5年,该地区人地关系明显趋于紧张的是海拔(     
A.2500米以上地带B.1900—2500米地带C.1300—1900米地带D.1300米以下地带
2.2000—2005年,该地区海拔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2023-10-07更新 | 635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安市二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9 . 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下图示意主要客家县。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便利B.经济发达C.战乱频发D.资源丰富
2.在迁徙过程中,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B.气候C.水资源D.土地资源
3.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交流B.人口迁移C.民族通婚D.地形阻隔
2024-01-24更新 | 61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在郊区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临港新城(L城)东临东海,是产城融合的典范,新城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了城市环带。

材料二:下图示意上海1949年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

(1)据图归纳建国后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
(2)分析2000年以后三类要素向郊区流动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3)说明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