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

(1)分析卡塔尔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指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试分析如何提高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论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

2 . 交通站点的净客流量为下车流量与上车流量之差。某中学地理社团对某小城市(甲市)高铁站的净客流量进行统计,该市与区域中心城市高铁车程约20分钟。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甲市高铁站部分时段月平均净客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心城市职能被分散到甲市的是(     
A.居住生活B.工业生产C.交通物流D.商贸会展
2.导致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与交通B.教育与文化C.文化与环境D.地价与交通
2023-07-24更新 | 38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8月2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该区域面积占云南省的29%,人口约占44.02%。

材料二:如图为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示意图。

(1)概括十年间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特点。
(2)从人口迁移的“拉力”角度分析昆明人口城镇化水平高的原因。
(3)简述该区域城镇化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2023-04-18更新 | 384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人口社会学家把按照一定规律来往于两地的人群称为“候鸟型人群”。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型人群”已超45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省吸引国内人群来此过冬避寒的首要因素是(     
A.养老设施B.气候条件C.交通通信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鸟型人群”大多集中于三亚等地,会使当地(     
A.地域文化消失B.环境承载力提高C.交通压力增大D.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5 . 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包括“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两种情况。202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0.79%,西部地区上升0.22%,东北地区下降1.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家庭婚姻
C.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D.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
2.“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的地区(     
A.以东北地区为主B.交通通达度低
C.就业岗位相对较少D.自然环境恶劣
3.“人户分离”对“户在人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A.加剧人地矛盾B.提高环境容量
C.城市化水平降低D.老龄化程度加深
6 . 读图,回答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3036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第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迁入地都位于东部地区
C.迁入地都为特大城市D.迁出地都位于西部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第二阶段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     
A.迁出地区人才流失较多B.农村产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C.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



(1)推测赞比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1930~1980年赞比亚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明1990年以来赞比亚乡村间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9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023-07-11更新 | 318次组卷 | 14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小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9-01-30更新 | 2105次组卷 | 7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