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农村的建设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程度的提升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湖北省B.四川省C.浙江省D.江西省
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
C.北斗导航系统D.5G技术

2 . 历史上佤族是一个不喜欢流动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横断山脉和怒山山脉的南段。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外流失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现代佤族村寨的主要运输方式(     
A.航空运输B.公路运输C.水运运输D.铁路运输
2.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A.耕地面积减少B.老龄人口增加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D.生态环境恶化
2021-03-1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D.政治因素
3.自2010年以后,“孔雀”不再“东南飞”,主要是内陆省区
A.就业机会减少B.居住条件改善
C.自然环境优美D.经济收入提高

4 .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受传统思想的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善
2.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   
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6-18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统招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19-06-08更新 | 13562次组卷 | 7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司马迁线”和今天的农牧分界线“胡焕庸线”均不同程度地穿过了山西省。前者是一条阶段性的分界线,它只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直至今天,这一格局仍未改变。

材料二“走胡线”体验者借由这两条规律线的位移来理解山西诸多人文现象的自然本质。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下图为“走胡线”山西段徒步主干线示意图。

(1)分析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
(2)分析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的原因,并推断农牧分界线变化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
(3)分析将“胡焕庸线”向西推移的措施。
2019-06-07更新 | 80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考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卷

7 . 据2015年9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因中东地区战乱,2015年以来,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进入欧盟各国的中东难民较往年增长了10倍,并多为过境难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环境人口容量B.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C.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

8 . 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可以推断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四川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贵州城镇化率增长最慢D.天津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2.图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B.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C.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3.下列城市中,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A.成都B.贵阳C.天津D.沈阳
9 .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 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 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 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 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 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材料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 2015年,江苏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 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 2000~2010 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2019-01-28更新 | 466次组卷 | 8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重庆市D.上海市
2018-06-09更新 | 12208次组卷 | 8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非实验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