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人口性别比通常以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为102~107。下图示意四川省攀枝花市1964~2020年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而四川省在2016~2019年有3年的总人口性别比都低于100,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最低的省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自1990年以后,攀枝花市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男女比例逐渐均衡B.未婚青年人数增加
C.婚姻制度不断变革D.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下列应对四川省人口性别比现状采取的措施中合理可行的是(     
A.限制人口外迁B.鼓励晚婚晚育
C.调整产业结构D.放宽落户政策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4.83%。

材料二:下图为“2014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由材料一可知,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为____,主要原因是____
(2)由材料二可知,我们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这种人口迁移会给迁出地带来哪些不利影响____
(3)材料三反映出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____
2022-05-09更新 | 424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2020年1月我国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国家实施严格的人口流动管控措施,并于2021年2月提出春节就地过年的倡议。下图为2019-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及泉州市春节前后四个时期的人口迁入指数(反映区域内的人口流动。人口迁入指数高,人口迁入量大。)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表示的年份分别是(     
A.2019-2020-2021B.2021-2020-2019C.2019-2021-2020D.2020-2021-2019
2.a年份厦门市春节假期时段迁入指数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B.旅游C.返乡D.上学
3.a、b年份的返城期,厦门和泉州人口迁入指数差异较大,主要是两地(     
A.产业结构的差异B.防疫水平的差异C.户籍人数的差异D.经济水平的差异
2022-04-11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县建国以来部分年份的户籍人口数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59年72.3万20.5‰18.2‰2.3‰
1970年84.4万36.6‰5.9‰30.7‰
1985年110.0万10.7‰5.9‰4.8‰
2017年153.4万12.3‰6.6‰5.7‰

(1)简析1970年该县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2)1985年该县的人口出生率很低,请推测原因。
(3)该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多,说出该现象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亚是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大量来自东北三省、西北地区等地的“候鸟”老人在此过冬。三亚“候鸟”老人达41万人,约为三亚户籍人口总数的70%、但近年来昆明、南宁等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三亚“候鸟”老人明显减少。

(1)简述三亚吸引“候鸟”老人的原因。
(2)请为三亚吸引更多“候鸟”老人提出合理建议。

6 .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按年龄结构,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人户分离(“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增长88.52%。据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未来我国(     
A.少儿抚养比将增加B.养老产业不断发展
C.性别比例失衡减缓D.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户在人不在”比重最大的是(     
A.粵B.沪C.黑D.浙
3.根据目前人口状况,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三孩生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B.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C.增加社会的整体活力D.缓和代际之间矛盾

7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2.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IB.II
C.IIID.IV
3.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D.分散迁移
2022-03-10更新 | 10019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最多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
2.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

9 . 半城市化是特指我国城市进程中的一种现象。与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安排密切相关,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半城市化率=(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半城市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落后的户籍制度B.城市的生活成本高
C.城市住房过度紧张D.城市人口数量过多
2.我国沿海地区半城市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因为(     
A.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B.中西部地区无城乡差别
C.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D.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
2022-0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指出2000年以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2)指出2017年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甲半岛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
(3)现今俄罗斯人口迁移有向东南部和西南部两个迁移方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022-02-24更新 | 2062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