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珠江三角洲某市城镇人口的发展特征是人口增长与收缩并存。如图为该市2008-2014年4种类型城镇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空间分布来看,该市人口发展总体上呈现的格局是(     
A.北增长-南收缩B.中部增长-四周收缩
C.北收缩-南增长D.西收缩-北增长
2.增长类型城镇人口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     
①吸引资金、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
②较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延长产业链或与现代商贸结合
③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吸引人口集聚
④通过“机器换人”等手段,对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3.推测该市人口结构变化特征(     
A.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B.男少女多
C.人口学历向低学历方向转换D.居民外流现象严重
2023-05-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2 . 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陕西村”。村民是一百多年前从中国的陕西、甘肃逃到这里的回民,已从当年的三千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二万人。他们对内依旧用陕西方言,仍然保留着一百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陕甘风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西村”的出现主要体现了哪种人口现象(     
A.单一的人口机械增长B.单一的人口自然增长
C.国际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迁移
2.推测产生上述人口现象的主要成因(     
A.政治B.文化C.气候D.环境
3.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都是非物质的
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 . 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2.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①兼顾务工务农②务工收入较高③生活条件较好④往返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



(1)推测赞比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1930~1980年赞比亚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明1990年以来赞比亚乡村间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攀枝花市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并发展成为钢铁工业城市。截止2015年末,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23.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5%。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
月均温/℃13.616.821.0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
降水量/mm4.23.510.011.745.4133.4207.1210.0140.961.220.51.5849.4

(1)说出20世纪60年代和2017年攀枝花市流入人口的差异。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6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
2021-10-09更新 | 394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7 . “圣彼得堡一图瓦线”为俄罗斯人口分界线,其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明显。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重心逐渐西移,莫斯科所在的俄罗斯中央区人口上升幅度显著。2018年,中国和俄罗斯积极促成《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加大在远东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下图为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图瓦线”(     
A.西侧人口密度更小B.西侧人口比重增大
C.东侧人口密度增大D.东侧人口加速流失
2.俄罗斯中央区人口上升幅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提升B.距离欧洲较近C.矿产资源开发D.核心城市吸引
3.推测2018-2024年俄罗斯人口发展的变化可能是(     
A.人口重心显著向东移动B.人口地理分界线逐渐弱化
C.远东地区人口流失减缓D.中央区人口数量停止上升
2022-03-17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的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下图为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材料二: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下图为我国中部六省区位置示意图。



(1)据图描述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2)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
(3)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2021-09-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C.青壮年比例降低D.村中心人口减少
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土地利用率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格尔木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南高北低,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格尔木市辖区年降水量平均仅38mm,年蒸发量却高达2800mm以上。近几十年来,格尔木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面积不断减少,重心不断转移。


(1)分析格尔木河中下游地区沼泽众多的原因。
(2)说明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
(3)据图(c)指出格尔木河中下游绿洲重心转移的总体方向并推测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