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近年来,在日本人口连续几年接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东京都的人口数却一直保持着正增长状态。日本总务省的人口迁移报告(含外国人)显示,东京都2019~2021年净迁入人口数分别为8.3万、3.1万、0.5万人,2022年1月至5月累计净迁入人口约3.9万人,而总人口已达1400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京都人口一直保持着正增长状态,主要影响因素是(     
A.医疗B.教育C.经济D.地形
2.近几年来东京都人口迁移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①住房资源紧张②经济发展停滞③就业环境改善④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3.为应对现人口迁移状况,东京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C.严格控制城市房价上涨D.加强新城、卫星城建设

2 .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城市(     
A.人口不断减少B.规模不断扩大C.环境污染加剧D.经济不断衰落
2.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
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
3.该城市区域人口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A.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D.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泛珠三角”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泛珠三角”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占全国面积的1/5、人口的1/3、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3(不含港澳)。长期以来,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经济交往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下图为“泛珠三角”区域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简析“泛珠三角”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
(2)说明云南、四川、贵州人口承载状况超过2的主要原因。
(3)简述人口的流动对流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利影响。

4 . 下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高学历人才省际净迁移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这些省区中(     
A.2000~2005年西藏人才迁移最活跃B.2005~2010年上海人才迁入率最高
C.2010~2015年北京人才吸引力下降D.2010~2015年江西人才流失在加快
2.西藏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由负转正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B.政策C.经济D.交通
3.与北京相比,2010年后天津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住房价格更低B.教育条件更好C.交通更加发达D.工资水平更高

5 . 老龄化是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达到10%为严重老龄化。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各自占省市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A.重庆市B.上海市C.四川省D.辽宁省
2.四川省、青海省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交通便捷程度C.传统文化习俗D.地方生育政策

6 .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读2013~2016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及农民工总量增速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2013201420152016
平均年龄(岁)35.538.338.639
总量增速(%)2.4%1.9%1.3%1.5%

1.由表中数据可反映出我国(     
A.农民工年龄有上升趋势B.农民工就业距离缩短
C.农村人口比重有上升趋势D.农民工总数先减后增
2.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折射出我国劳动力面临的问题。为应对我国劳动力问题,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B.引进移民C.延迟退休D.计划生育
3.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大批候鸟老人出现B.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2023-03-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安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胡焕庸线”又称为“黑河—腾冲一线”,将我国人口划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比重一直相对稳定略有变化。读下图和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东南半壁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比重(%)
195343.2494.8056.765.20
200043.2494.5956.765.41
201043.2494.4156.765.59
1.我国下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黄土高原B.宁夏平原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比重一直相对稳定,主要取决于(     
A.计划生育政策B.自然地理环境C.人口迁移方向D.地域开放程度
3.导致“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比重略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半壁人口死亡率高B.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往东南半壁
C.西北半壁人口出生率高D.东南半壁大量人口迁往西北半壁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


材料二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据材料一分析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
(2)简述广东省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广东省山区劳动力流失提出应对策略。
(4)据材料二数据指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特点。

9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数(万人)35167701
0—14岁(%)35.2714.638.5
15—64岁(%)58.3683.1590.39
65岁以上(%)6.372.22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有大量青壮年人口务工迁入,人口增长率很高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该城市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2.该城市最可能是(     
A.贵阳B.西安C.深圳D.沈阳
2022-10-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备注:户籍人口就是指有该地区身份证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在该地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户籍长期在外地的人口),以及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归纳对比1990年以来上海市两种人口数量变化的特征。
(2)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各至少两点)。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2022-10-26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