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人口迁移率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移量(迁入人数减迁出人数)与原来人口总数之比。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42014年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2004年到2014年的人口迁移率(     
A.持续上升B.波动上升C.持续下降D.波动下降
2.该城市位于(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
3.当前,影响我国区域之间人口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宗教文化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4-02-06更新 | 63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24-02-05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B.乡村空心化
C.城市交通拥挤D.城市住房紧张
3.目前,应对甘肃省人口流动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引进高素质人才B.优惠落户政策
C.优化产业结构D.扩大城市规模
4 . 读图和文字,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既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也加强了城乡联系,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图概括我国农民工的流向特点。
(2)列举长三角、珠三角吸引农民工的主要因素。
(3)简述大量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会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01-24更新 | 9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持续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持续增加
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环境改善,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6 .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1992年~2013年期间,该城市人口总量(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图示期间该城市(     
A.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劳动力严重短缺D.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3.图示期间,人口的变化给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A.导致大量产业转移B.人口大多由城市迁移到乡村
C.城市服务范围减小D.减缓该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
2024-01-1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7 . 中国大量的流动人口,在首次流动后长期处于在城乡或城市间循环流动的非永久性迁移状态。研究发现人口首次流动后的10年内将发生第二次流动,且两次流动的特征不同,下表是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统计中首次和再次流动排名前列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首次出度城市首次入度(再次出度)城市再次入度城市
1.重庆市1.深圳市1.上海市
2.安徽阜阳市2.广州市2.北京市
3.河南周口市3.东莞市3.天津市
4.湖南邵阳市4.北京市4.苏州市

8.四川南充市8.温州市8.无锡市

注:不含港澳台数据,首次入度城市是指在首次人口流动中所流入的城市。

1.据表推断,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自然灾害D.社会因素
2.据表分析,我国人口首次流动和再次流动呈现出来的特征是(     
A.首次流动以西部地区人口流出为主B.首次流动以跨省的长距离流动为主
C.再次流动珠三角地区的吸引力增强D.再次流动流入地均为省会或直辖市

8 . 小城镇“过疏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口离开原本居住的城镇,使城镇产业人口短缺与各种城镇功能难以为继的现象。近年来,日本“过疏化”的小城镇数量不断增长,已成为普遍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小城镇“过疏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B.文化因素C.科技因素D.经济因素
2.小城镇“过疏化”会导致日本(     
A.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B.城镇化水平持续下降
C.农业村、渔村大量消失D.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
2024-01-08更新 | 34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20234月,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成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都市圈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大连是辽宁省经济产值最高的城市,总人口仅次于沈阳。图示意沈阳都市圈规划。完成下面小题。

1.沈阳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C.矿产资源的开发D.城际交通的完善
2.相较于大连,沈阳可以成为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A.经济产值高B.辐射区域广
C.服务业发达D.城市规模大
3.沈阳都市圈获批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的主要意义有(     
①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动力②协调区域内产业互补发展
③实现区域内合作共管④均衡区域内城乡人口分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1-08更新 | 53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为一线城市后,2022年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等15个城市成为新一线城市。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吸引力综合评价立体图,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衡量,城市舒适性用教育、文化和交通资源衡量,人才政策用落户、安居、就业创业衡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沈阳人才政策指数最高B.南宁城市舒适性指数高于昆明
C.杭州的经济发展指数高于青岛D.呼和浩特综合评价指数最高
2.新一线城市吸引一流大学毕业生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完善B.户籍政策宽松C.交通通达度高D.经济发展活力
3.一流大学毕业生流入新一线城市可以(     
①降低人均工资水平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减轻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1-07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