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长期以来,在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被视作城镇化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和核心载体。在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区以人口流出为主。近年来,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下图为江西某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从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其主要是因为(     
A.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D.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
2.影响该市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城乡距离②产业基础③气候舒适度④户籍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我国于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确立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20151029日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21531日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图示意19502016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及人口数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1995年我国0~14岁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频繁导致生育率高B.较多外籍人口迁入
C.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发展D.育龄妇女人数较多
2.放开二孩政策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     
A.社会保障业已完善B.居民收入水平较低C.人们生育观念转变D.男女比例失衡严重
3.1971~2021年间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有利于(     
A.促进人口均衡分布B.改善我国人口结构C.调整三大产业结构D.应对人口的老龄化

3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7 206万人,年均增长率0.53%;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 930人上升为15 467人;人口地区分布差异增大。下表为我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比重统计表(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占比(%)39.9325.8327.126.98
变化(%)+2.15-0.79+0.22-1.20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近十年来增长缓慢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育龄妇女人口总数减少   ②生育政策的调整
③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   ④养育成本不断上升
⑤人口老龄化严重   ⑥受教育年龄延长,婚育年龄拖后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2.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变化的现状,今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禁止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
C.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勘探、开采力度
D.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4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年——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流动类型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P1、P2、P3、P4分别表示(     
A.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B.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C.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2.下列对该时期流动人口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乡城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比例较小②城城流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③城乡流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较大④乡乡流动人口受经济因素影响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07更新 | 475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A.2011年B.2013年C.2015年D.2018年
2.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反映了该省(     
A.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B.老年人口数减少
C.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投资环境的改善
2024-03-19更新 | 440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地理试题

6 . 从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获悉,2月10日至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近年来,参加“反向春运”(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相反)的群体越来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春节假期前后跨区域人员的流动方向主要是(     
A.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
C.先由西向东,后由东向西D.先由东向西,后由西向东
2.我国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量人口跨区域流动,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B.春节假期时间长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人口分布不平衡
3.参加“反向春运”的群体主要包括(     
①去大城市过节的老年人②为体验不同节日氛围的年轻人
③去大城市求学的学生④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服务工作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疗养地,下图示意乡村旅居养老发展的概念模型,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     
A.推力、拉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B.拉力、推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
C.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D.拉力、推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
2.影响图中社会支撑力的因素有(     
A.医疗机构数量B.城镇人口密度C.老龄化系数D.温湿指数
8 .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观看足球赛。”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板栗喜光,喜湿润,忌积水、土壤黏重。小布施町位于日本中部山区(图),有600多年的板栗种植历史。为提升板栗品质,当地成立板栗研究所开发深加工产品。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町内出现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为此,当地积极打造板栗品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展馆吸引游客。另外,町政府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村民合作创造宜居环境,并派人前往欧洲学习庭院设计。21世纪初,当地推出的开放花园计划(即公开家庭庭院给游客参观)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如今,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已成为小布施町的核心业务,三大核心业务助力村振兴,成为日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典范。

(1)说明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
(2)推测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的不利影响。
(3)分析小布施町将“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的主要目的。
(4)简述小布施町发展模式对我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性项目的启示。
2024-04-07更新 | 40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地理试题
10 .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2.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2019-01-30更新 | 3398次组卷 | 4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