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流人口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在我国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2008 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以前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以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3)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2023-06-05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 人口(高频非选择题30题)(6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2 . 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劳动力也存在弱回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减少
B.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重
C.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D.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2.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可推测(     
A.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农业生产活动B.回流后乡村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大推动
C.回流前后从事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D.回流后乡村制造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2023-05-04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人口(高频选择题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3 . 青藏高原人口稀疏,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人口比例达到93:7。近年来,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增长缓慢,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读青藏高原“祁吉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湿热
C.距海远,降水较少D.多大河,水灾频繁
2.与青藏高原西北半壁相比,东南半壁人口相对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历史
C.热量D.政策
3.推测与青藏高原西北半壁相比,东南半壁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保护环境,生态移民B.工业发展,涌向城镇
C.灾害频繁,死亡率高D.毗邻内地,人口迁出
2023-04-24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人口(高频选择题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3371.30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8.97%,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90%。下图为2010—2020年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占比情况示意图,下表为2010年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构成(单位%)。


受教育水平全国流动人口汉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未上过学1.921.793.87
小学16.3715.9023.45
初中40.9741.1538.40
高中22.6622.9119.00
大学专科9.9310.048.17
大学本科7.537.596.68
研究生0.620.630.43
合计100100100
(1)据图描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特征。
(2)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推测其就业状况。
(3)简述人口流动对少数民族的有利影响。
2023-04-18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人口(高频非选择题3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必修2)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非地处非洲高原的最南端,南、东、西三面边缘地区为沿海低地,北面重山环抱。北部内陆区属卡拉哈里沙漠、多为灌丛草地或干旱荒漠。南非地形复杂,孕育了惊人的矿产资源,资源总量占非洲50%,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北部和西部。

材料二:人口重心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作一个质地均匀的平面,假定平面上每个人等重,则平面上存在一个支点,使其保持水平的平衡状况。这个支点,即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重心。人口重心空间位置的变化可以反映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特征。左图为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图,右图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位于南非东北部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人口加速增长。紧张的水资源加上工业发展带来的空气质量下降以及数量不足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使这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压力加大。

(1)简析南非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说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移动方向,并推测原因。
(3)列举约翰内斯堡市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具体措施。
2023-04-1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人口(高频非选择题2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7 . 读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图,回答相关问题

2016年末,河北廊坊固安县有常住人口51.7万,6年内固安城镇人口净流入约10.3万人。

(1)说明人口迁入对固安县地理环境的影响。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我国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2)请你推测未来几十年雄安新区城镇化的表现。

为增强首都市场蔬菜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北京将在河北、天津环京周边地区支持建设一批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供应北京的蔬菜主要来自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的寿光。20世纪80年代初,寿光率先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近年来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其蔬菜种植水平始终居全国前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2000多个品种,蔬菜大棚30多万个,总产20多亿公斤。

(3)近年来,河北的一批蔬菜生产基地有“身份证”(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的蔬菜悄然上市。推广带有“身份证”的蔬菜生产有利于________
(4)寿光发展成为“中国蔬菜之乡”的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2019年12月30日,全程174公里的京张高铁通车。北京至张家口所需时间由3小时12分缩短为56分。

(5)说出京张高铁的开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9-27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8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印度人口14.3亿,城镇化水平36%,低于中国等主要亚洲国家,近年来出现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印度的工业部门以汽车、钢铁、化工、医药产业为主,信息服务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如图为印度略图,读表为2023年中国、印度产业结构对比。

       


农业(%工业(%服务业(%
中国7.138.354.6
印度15.524.659.9

(1)根据印度人口迁移方向,推测印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并阐释原因。
(2)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印度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综合题解题方法和必练20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9 .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流动进入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活跃时代,对人口分布、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表为“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规模和份额。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流动
流动规模(万人)流动份额(%)
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
城→城流动1346.452338.3216.9819.54
乡→城流动5315.368085.0367.0467.55
城→乡流动110.92160.521.401.34
乡→乡流动1156.211385.7114.5811.58

1.当前中国省际城乡人口流动的主要类型是(     
A.城→城流动和城→乡流动B.乡→城流动和乡→乡流动
C.城→城流动和乡→城流动D.城→乡流动和乡→乡流动
2.中国省际城乡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A.生活成本B.经济水平C.环境质量D.迁移距离
3.推测2010年—2020年间,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     
A.低水平阶段B.高水平阶段C.加速发展阶段D.逆城镇化阶段
2024-01-24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乡村和城镇(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10 . 左图示意我国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表示增加, 表示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 (     
A.养老服务B.经济因素
C.教育水平D.生态环境
2.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B.计划生育的调整
C.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D.生态环境的改善
3.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人口迁出B.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迁出
C.东部地区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明显D.西部地区扶贫攻坚,人口迁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