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我在这头,家在那头……”它道出了往年春运离乡人员回家过年时“一票难求”的苦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题干中“一票难求”所对应的运输方式与旅客,搭配正确的是(     
A.长途汽车——商务人士B.普通客运列车——劳务人员
C.客运轮船——返乡学生D.国际航班——出入境人员
2.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相比,就地过年的核心好处有(     
A.移风易俗,避免舟车劳顿B.更加促进城市商贸繁荣
C.改变陋习,减少铺张浪费D.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2 .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分别是(     
A.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
B.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
C.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
D.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
2.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因为东部(     
A.旅游业较发达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教育医疗设施好D.农业收入有限

3 . 某机构对南京市2019年高校毕业生在31省市间的流入流出情况进行统计(如下图,未包含江苏省及港澳台),其中“流出比率”和“流入比率”均值分别为1.78%和1.32%。以均值为界将31省市划分为双向流动、流入、流出、弱流动4种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出比率”——各省流出到南京高校的生源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值

“流入比率”——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各省的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值

1.根据流入比率和流出比率,对四类省份分类正确的是(     
A.类型I——双向流动型B.类型Ⅱ——弱流动型
C.类型III——流出型D.类型Ⅳ——流入型
2.甲省市可能是(     
A.贵州省B.上海市C.北京市D.四川省
3.新疆、西藏等省份流入和流出比率差别较小,下列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A.生源地距南京较远B.生源数量较少
C.生活习俗差异大D.西部大开发战略

4 . 二官寨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为土家族聚居地,村寨原生态风貌保留完整,自然环境优美、民风古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出,最终导致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回流,二官寨村开办了大量农家乐和民宿,但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农家乐和民宿建好后,将其交给老人进行管理,又继续外出打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二官寨村“空心化”现象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包括(     
①服务质量难以提升②传统文化逐渐消失③生态环境得以改善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二官寨村要想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人口回流,最需要(     
A.增加资金投入,村内建设高端精品民宿B.扩大对外宣传,打造乡村旅游统一模式
C.进行合理规划,改造村内整体空间格局D.进行产业融合,引导旅游业规模化发展

5 . 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矿产资源贫乏B.滩涂广布C.赤潮多发D.地震多发
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其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河湖分布C.经济格局D.国家政策
3.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B.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C.实施移民搬迁,分散大城市职能D.完善交通网络,便于人口流动
2023-11-14更新 | 937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6 . 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图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闽B.沪C.京D.粤
2.导致该省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生态C.交通D.政策
3.外来人口流入对该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土地开发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劳力结构D.缩小区域差异
2023-11-0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指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5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5年,该地区人地关系明显趋于紧张的是海拔(     
A.2500米以上地带B.1900—2500米地带C.1300—1900米地带D.1300米以下地带
2.2000—2005年,该地区海拔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2023-10-07更新 | 634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8 . 2019年来,江苏省各城市逐步放宽落户政策。下图为江苏省2016~2021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年份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     
A.2016年B.2018年C.2020年D.2021年
2.江苏省2016—201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质量C.经济水平D.落户政策
3.针对图示中江苏省人口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减轻养育负担②鼓励提前退休③延迟退休年龄④提高教育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地理试题

9 . 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乡乡迁移(乡村到乡村)、乡城迁移(乡村到城镇)、城乡迁移(城镇到乡村)、城城迁移(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年—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迁移类型在总迁移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P2代表的是(     
A.乡乡迁移B.乡城迁移C.城乡迁移D.城城迁移
2.下列对该时期人口迁移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P1人口迁移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B.P2人口迁移中老年人口比例大
C.P3人口迁移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D.P4人口迁移使城市人地关系缓和

10 . 下图是2022年长三角各地常住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部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①自然资源②产业结构③工资水平④人口容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图示人口迁移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削弱上海对周边辐射能力B.促进部分小城市产业升级
C.降低中心城市服务业比重D.扩大各省区间的经济差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