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毕业生粘滞率是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就学地工作的比例。研究表明,北京毕业生粘滞率明显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完成下面小题。

1.不利于毕业生粘滞率提高的是(     
A.较高的消费水平B.较高的开放程度
C.较多的就业机会D.较好的社会保障
2.与上海相比,北京毕业生粘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较低B.城市内部差异更大
C.落户制度更为严格D.交通条件更加不便

2 . 珀斯为西澳大利亚州州府,为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于1829年建成。1885年由于黄金、铁、镍等矿产的发现,珀斯周边矿产开采产业兴起,逐渐形成西澳金矿区,为全国贡献大量财富。西澳金矿区矿产资源总量大,点位多。尽管矿业发达,但矿区附近难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大多数矿工定居在珀斯,每天在珀斯和矿区之间通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澳金矿区矿业发达但整体城镇化发展比较缓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A.矿业发展不固定B.矿业对劳动力吸引低
C.矿业环境污染重D.矿业发展缓慢
2.珀斯城市化发展快、水平高其优势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土地价格低D.基础设施比较好
2023-08-22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级市两年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区)人口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     
A.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B.主要分布在山谷低地
C.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D.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
2.甲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改善,人口流动多B.经济发展,出生率高
C.降水增多,人口容量增大D.耕地增加,需劳力多
3.提高该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开放程度C.扩大城市规模D.加速矿产开采

4 . 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历史悠久、普遍存在,云南和广西两的跨国婚姻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呈现出以东南亚国家女性嫁入中国的单性别,单向流动为主的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影响云南、广西两省跨国婚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经济水平C.历史文化D.国家政策
2.大量东南亚女性的嫁入,给云南、广西带来的影响是(     
①平衡男女性别比例②充实地区劳动人口③降低环境人口容量④改变人口生育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人口流动是区域间要素流动的重要形式。统计数据表明,2000至2020年,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中,安徽籍人口数量先增后减,因为后期部分安徽籍人口从上海向家乡回流。人口回流的同时,安徽也吸引了上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徽人口大量迁往上海造成两地城市人口比重(     
A.上海上升,安徽下降B.上海下降,安徽上升
C.均有所上升D.均有所下降
2.安徽籍人口回流,可能是因为上海(     
A.生活成本上升B.产业升级换代C.加强户籍限制D.环境质量下降
3.人口回流对安徽省人口结构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户籍人口增加B.非户籍人口增加
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人口老龄化加剧
2023-06-27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凤和村有近300年历史,其建设用地1.3km2,农用地约2.9km2,北部紧邻白云国际机场。2016年前,这里还是空心村和贫困村。2016年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介入下,空港小镇项目落地凤和,村内开始改造,成功实现转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凤和村曾空心化严重,主要因为(     
A.村民整体搬迁B.村落用地不足C.产业发展乏力D.环境污染严重
2.凤和村的转型方向最有可能是(     
A.装备制造B.物流仓储C.文化创意D.现代农业
3.转型后,凤和村外来人口增多,显著(     
A.推动村居安置改造B.挤压村民就业空间C.改变村民消费习惯D.提升村民文化水平
2023-06-23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人口跨省净迁移(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差值)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阶段,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在净迁出阶段。

1.从性别结构特征看,东北三省(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入以女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人口净迁移利于重工业发展
C.2000—2010年迁出的男性人口数量最多
D.2010—2020年净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2.针对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加大基础教育投入③完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④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根据住房产权是否清晰,可以分为正规居住空间和非正规居住空间(如“城中村”)。深圳作为沿海经济活跃的一线城市,正规与非正规二元居住空间并存,不同居住空间之间的迁移频繁。下表示意深圳四种人口空间迁居模式样本均值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居模式平均租金变化/(元·m-2)交通可达性变化/m教育可达性变化/m综合区位变化/m平均年龄/岁
①类迁移-1.2881456035.1
②类迁移-38.1319-81232833.3
③类迁移-0.3154562032.8
④类迁移36.3-85103-117033.7
1.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正→正、正→非、非→非、非→正B.非→非、正→非、非→正、正→正
C.正→正、非→正、正→非、非→非D.非→非、非→正、正→非、正→一正
2.推测②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     
A.购物便利B.方便上下班C.孩子上学D.改善居住环境
3.为稳定来深流动人口,最应该通过优化住房政策增加(     
A.①类迁移B.②类迁移C.③类迁移D.④类迁移
2023-05-14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靖远县第二中学、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9 . 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辽宁、广东、北京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总人口(万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
全国14117817.9563.3518.7013.50
218911.968.5019.6313.30
425911.1263.1625.7217.42
36424.5366.958.525.67
1260118.8568.8012.358.58
1.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四地中(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B.乙地人口老龄化最低
C.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丁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2.造成乙、丁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A.人口政策B.医疗水平C.生育观念D.人口迁移
2023-03-0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可以反映人口从原地向目的地迁移的意愿程度,指数越大,表明迁出地的人口向迁入地的迁移意愿越强。下图为2005~2015年黑龙江省的主要迁出省份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迁入地
200520102015
北京372803050032851
天津420002967822567
江苏146520033481
浙江145622842561
海南19104468850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江苏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呈上升趋势
B.天津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下降速度加快
C.向南方省份迁移的意愿增强
D.迁入南方省份的数量已经多于北方省份
2.海南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较快,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社会文化B.国家政策C.经济发展D.冬季气候
2023-02-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