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图1)。目前武汉市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

材料二: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间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近几年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图2是武汉市2011年~201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分析影响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的辐射功能的因素。
(2)简述2011年到2018年间武汉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3)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2022-07-28更新 | 660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23更新 | 14795次组卷 | 9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分层班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Z”字形都市圈发展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都市圈的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宁波B.杭州C.绍兴D.上海
2.有关都市圈的城市等级和腹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上升
B.上海的辐射能力强,腹地范围大
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腹地范围较大
D.南京和杭州的城市等级不一样
2022-06-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
城市化水平(%)6890
GDP占全国比重(%)1820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     
A.城市人口多B.城市人口比重低C.经济水平高D.区域面积大
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③城市用地规模小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6-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2021年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城市圈的9座城市共同签署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通过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武汉“8+1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     
A.八个城市的规模大小相近B.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内城市经济高度发达D.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2.为推进城市圈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B.中心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
C.推动人口和产城市集中D.扩大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规模
3.孝感市在参与武汉8+1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该(     
A.向其它城市学习,借鉴其它城市发展方案B.利用空间和距离优势,积极引进各类产业
C.深化汉孝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D.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6 . 整建制拼合模式(下图)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常见方式,该模式下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B.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
C.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
2.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初期可能导致( )
A.就业压力增大B.区域间协调差C.环境污染加剧D.道路交通拥堵
3.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 )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田园模式D.多核心模式
2022-06-04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根据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可得出乌鲁木齐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式。下图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3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制造业是(     
A.高新技术产业B.基础型产业C.都市型产业D.机械设备产业
2.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会使(     
A.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B.城市环境质量好转
C.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2022-06-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根据表格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

京津莫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1.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2.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关于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对成渝地区的影响有(     
A.成渝地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多元化发展
B.拉大成渝地区主要城市的差距,区域内部发展失衡
C.成渝地区生活成本升高,导致人口外流加剧
D.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受限

9 .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受多要素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我国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完成下面小题。

1.总体来看,成都的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成都科技水平更高
C.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D.成都交通网络更完善
2.下列有关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的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2022-04-15更新 | 888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或具有优势地位的城市,能够将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要素吸引进来,其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武汉“1+8”城市圈(如下图)是以我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武汉“1+8”城市圈中大城市“虹吸效应”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武汉“1+8”城市圈中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最大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人力资源D.矿产资源
2.缓解武汉市“虹吸效应”对周边中小城市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强武汉市房价监管②武汉市放宽户籍政策③完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④城市群内各城市合理分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