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小王村在N市近郊,2020—2022年全村进行了土地城镇化。后来村民回迁到某住宅小区,回迁后的村民王二夫妻开了一家以早餐为主的快餐店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下图示意N市部分街区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二夫妻的快餐店所在街区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2.N市与下辖县的快餐店相比,明显的差异是N市的快餐店(     
A.服务范围较小B.数量更多
C.商品种类更多D.彼此间距离更远
3.N市计划在⑤地建设重工业区,选址该地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B.满足水陆交通需求
C.靠近河流获取充足的水源D.便于失地农民就业

2 .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图示意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体现在(     
A.成都发挥省会优势,建设全面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B.以重庆为中心沿江发展,建成长江上游的产业集群
C.乐山农业发达,可为成渝城市群发展提供农副产品
D.南充、涪陵的发展,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于重庆
2.成渝城市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包括(     
①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
②依托国家政策,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③加大当地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④增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 .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发挥重庆、成都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八大要素结构图和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强同等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②加强信息设施建设③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④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教育和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渝城市群水能资源丰富
B.成都比上海的经济腹地大
C.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D.成渝城市群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淮海城市群地处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北连环渤海经济区,南临长三角大都市群,西接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突出,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商丘、济宁、枣庄、宿迁、徐州、连云港、淮北、宿州8个城市共同组成淮海城市群核心区,2017年淮海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1.7:33.5。2018年淮海城市群被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材料二:下表为2019年淮海城市群核心区城市的相关数据;

城市面积(km2城镇化率(%)GDP(亿元)城市面积(km2城镇化率(%)GDP(亿元)
商丘1070444.832911.2徐州1125866.77151.4
济宁1118759.694370.17连云港761563.63139.29
枣庄456359.21693.91淮北274165.881077.9
宿迁855561.13099.23宿州978743.961978.75

材料三:下图为淮海城市群位置图。

(1)简述建设淮海城市群的优越社会经济条件。
(2)推测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为把淮海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图1)。目前武汉市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

材料二: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间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近几年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图2是武汉市2011年~201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分析影响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的辐射功能的因素。
(2)简述2011年到2018年间武汉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3)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2022-07-28更新 | 659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6 .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左图)。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下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A.人口素质较高B.城镇体系完备C.农业历史悠久D.工业部门齐全
2.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
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
2022-07-07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下图是浙江省某区域1985年与2015年城市分布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5年城市人口数量都升高了一个等级
B.该区已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增长趋缓
C.2015年与1985年相较,50-100万人口城市增加数量最多
D.人口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
2.促使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丰富,农业生产发达B.位于沿海区位,水陆交通方便
C.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量人口D.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发展迅速
2022-06-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根据表格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

京津莫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1.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2.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关于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对成渝地区的影响有(     
A.成渝地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多元化发展
B.拉大成渝地区主要城市的差距,区域内部发展失衡
C.成渝地区生活成本升高,导致人口外流加剧
D.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受限
9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2015年1月入围国家级城市群以来,成渝城市群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1)分别说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距离之间的差异
(2)说明成渝城市群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3)简述成渝城市群规模扩大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022-06-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     
A.天津市B.石家庄市C.北京市D.秦皇岛市
2.图中城市服务种类数量、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服务级别高于石家庄B.天津的服务范围低于石家庄
C.北京的服务种类少于石家庄D.张家口的服务级别低于承德市
3.进一步发挥北京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主要措施有(     
①完善交通运输网
②北京与各城市分工协作加强
③加快北京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④降低北京城市规模,减少“城市病”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2-05-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