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2 道试题

1 .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乡)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省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从阶段I到阶段Ⅱ的跨越,优先发展的是(     
A.交通运输B.乡村农业C.乡镇企业D.科学技术
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的县城驻地(     
A.服务空间范围不变B.吸引村民就业减少C.人口平均年龄变小D.城市等级明显提升
2024-04-1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 .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20177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图为武汉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A.政策扶持,劳动力很丰富B.科技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C.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D.沿江伸展,生态环境良好
2.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     
A.分散城市职能,收缩服务范围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C.完善功能分区,优化空间结构D.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4月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矿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数据补全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图(下图),并比较沈阳、抚顺、阜新三市的产业结构的异同。
城市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
生产总值
(亿元)
6470.31745.3847.1781.1488.1831.0640.0
人口
(万人)
756.4339.8206.7144.5183.7175.4289
产业结构(%)一产4.46.06.76.621.89.724.1
二产33.742.749.347.826.547.428.0
三产61,951.344.045.651.742.947.9

沈阳都市圈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占辽宁省面积的15.5%。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及主要交通线简图。

(2)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都市圈可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通过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实现要素高效配置,达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沈阳都市圈发展应加强的区际联系与合作。

(4)简述建设沈阳都市圈对东北振兴的促进作用。
2024-04-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构建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两地(     
A.空间距离邻近B.地域文化相似C.区位功能互补D.资源禀赋相近
2.促进双核结构形成的前提是(     
A.两地交通条件改善B.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C.两地腹地范围扩大D.门户城市等级提升
3.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模式有利于(     
①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均衡发展②提升苏北地区经济集聚效益
③促进连云港建成区域中心城市④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4-04-09更新 | 60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甲、乙、丙、丁为我国南方某省四种聚落空间体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种聚落空间体系模式分别为(     
A.城区型、远郊型、近郊型、山区型B.远郊型、城区型、山区型、近郊型
C.近郊型、城区型、山区型、远郊型D.城区型、近郊型、远郊型、山区型
2.与甲相比,丁模式中的村、镇应大力发展(     
A.劳动密集型工业B.生态旅游业C.科技信息服务业D.水稻种植业
2024-04-09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贯穿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横跨九个省区,流经城市众多,城市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实现沿黄地区大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及其辐射范围。

(1)说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
(2)黄河下游城市的辐射范围基本形成全区域覆盖,只在濮阳与菏泽存在缺口,试分析其成因。
(3)黄河流域城市群在进行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差异,试分析黄河不同流域段的城市群生态防护重点。
2024-04-0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题

7 . 区域中心城市既可以通过竞争优势来“虹吸”周边城市的资源要素,又可以通过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溢出”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下表示意2010—2020年南昌都市圈各圈层人口增量及年增速。完成下面小题。

圈层划分2010年2020年2010—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增量/万人年增速/%
核心圈层315.33392.9777.642.23
中间圈层496.86493.77-3.09-0.06
外围圈层444.47447.483.010.07

1.该时段内,南昌对周边城市的主要影响和原因是(     
A.“虹吸”中心城市有更高的经济效益B.“溢出”中心城市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C.“虹吸”周边城市有更低的生产成本D.“溢出”周边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为增强南昌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可(     
①降低省会城市准入门槛                                                         ②给予省会城市更多优惠政策
③提高区域交通联通水平                                                         ④进一步改善县域营商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读“武汉城市圈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武汉市在城市圈中的作用不可能是区域的(     
A.管理中心B.服务中心
C.工业增长中心D.农业发展中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武汉周围的8个城市,其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独立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武汉城市圈将形成组团式空间形态
2024-04-01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1月,上海市提出要加快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的重要战略,新城将由上海市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独立比是指由新城指向其他城市的联系强度与新城总联系强度(接受与发出的联系强度之和)的比值。独立比为0.5表明新城与其他城市之间处于双向均衡联系的关系;独立比大于0.5表示新城在对外联系中具有控制和支配能力并具有一定独立性,数值越高说明新城的独立地位越显著。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圈地理位置和上海五大新城独立比的变化。

(1)说出新城发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2)推测2001—2018年松江新城独立地位降低的原因。
(3)简述上海五大新城保持较高独立比带来的益处。
2024-03-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市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在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压力持续上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任重道远,全面协调经济、自然、社会的关系势在必行。江苏省城市生态水平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京和苏州的生态水平始终领先全省。下表是江苏省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下图示意江苏省主要城市分布(城区人口: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

一级指标生态城市水平
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经济
三级指标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污水处理率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在职员工人均工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教育和科技财政支出

(1)推测江苏省城市生态水平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简述理由。
(2)分析将排水管道密度列入江苏省生态城市评价指标的原因。
(3)从生态社会指标角度,指出江苏省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4)从生态经济指标角度,分析南京、苏州生态水平领先其他城市的原因。
(5)近年来,江苏省城市间的生态差距逐渐增大。请为江苏省实现生态城市均衡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2024-03-29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卷-高中地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