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是乌镇典型的民居特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乌镇形成“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的自然条件是(     
A.山河相间,降水均匀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2023-12-3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素质评估地理等级考试卷

2 .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应对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材料二:雄安新区于201741日设立。2018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始正式东迁,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首批将有4万人迁入。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快速发展为首要任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未来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和谐宜居的精品城市。

材料三:20053月,首钢搬迁到曹妃甸,20106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1.“五环之歌”反映的是北京城市空间分布呈一环一环地不断向四周扩展的特点。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分布B.平原地形C.气候类型D.地理位置
2.以下传统民居中能体现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特色的是(     
A.北京老城的四合院B.苏州人家尽枕河C.黄土高原的窑洞D.青藏高原的石砌碉房
2023-1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文化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A.四川变脸B.苏伊士运河C.兵役法D.儒家思想
2023-12-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4 . 平顶土坯房是某地特色民居,屋顶没有瓦,没有屋檐。用树枝、柴草铺平,然后在其上糊一层黏土泥巴,最后再挑选黏性好的黏土加入适量的沙子,反复捶平压紧。推测该平顶土坯房民居主要分布在(     
A.云南丽江B.黑龙江漠河C.新疆喀什D.福建厦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A.陕北窑洞一干热的环境B.妈祖庙一海上航行凶险
C.楼兰遗址一洪涝肆虐D.清真寺一满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6 .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常住人口约2.2亿人,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所等。

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正线西起南京南站,终至太仓站,预计2023年8月通车。


(1)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大约30%来自安徽省。影响这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B.生态环境C.社会文化D.经济水平
(2)写出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____,下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____(填写甲或乙)

(3)长三角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发展,衡量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目前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
(4)“长三角”是世界城市群之一,推动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5)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错误的是(     
A.促进城乡协调发展B.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C.催生大量新兴产业D.城镇化必然导致城市问题
(6)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绿色公共交通”的建设。这主要解决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①能源问题②交通问题③环境问题④就业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8)沪宁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河流众多B.地形平坦C.气候温和D.城市密集
(9)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后将(     
①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②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③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外运④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12-2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A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各地区积极发展的旅游资源。四合院是一种传统传统合院式建筑,庭院封闭,墙体较厚,一般位于南面的窗户较大。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图2中X、Y、Z分别代表城市的功能分区为_______________
(2)若该城市的工业区布局合理,其主导风向最合理应该是_____(填东北风、西北风或西南风)风。
(3)影响地租(价)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下面能正确表示如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4)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_____处最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
(5)我国不同文化区的民居各具特色,坚硬的石砌碉房所属的文化区是(     
A.江南水乡文化区B.云贵高原文化区
C.青藏高原文化区D.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
(6)在传统农业村中,最基本的空间单元为聚落和_____
(7)分析图1中房屋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2023-12-2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文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8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人口发展模式图。

材料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深入挖掘了中华美食所根植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渊源。广东人经常喝的凉茶,内含降火作用的草本植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火锅,必备底料具有祛湿功能。北方人喜吃面食,南方人则更爱米饭,形成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其中②④曲线分别代表________
(2)请用以下词汇描述D时期的特征(高/低/上升/下降/扩大/缩小/稳定):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____、人口规模____
(3)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现在正处于____(A/B/C/D)时期。
(4)造成广东和四川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植被
(5)四川人饮食偏麻辣,当地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影响四川饮食文化、传统民居的地理因素。

(6)简析“南米北面”的饮食特色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2023-12-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2022年10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正式发布,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环境。

(1)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_____省和_____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_____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_____
A城镇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第三产业比重       D.城市人口比重
(2)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稠密,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因为_____。
A.矿产资源丰富B.人均消费水平高C.地区开放程度高D.丘陵面积广大
(3)江南水乡环境下的传统城乡空间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特点。简析上海大都市圈形成此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4)从表格可知,与港珠澳大湾区相比,上海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增速较_____。两地的人口增长方式主要是_____
港珠澳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统计表
地区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万人)2020年
老龄化率(%)
2000-2010年2010-2020年
港珠澳大湾区7800137224.46.5
上海大都市圈774215195.712.6
(5)对比港珠澳大湾区,说明上海大都市圈突出的人口问题,并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12-2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卷
10 . 有关人口发展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人口发展模式图。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其中②④曲线分别代表________
(2)请用以下词汇描述D时期的特征(高/低/上升/下降/扩大/缩小/稳定):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____、人口规模____
(3)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现在正处于____(A/B/C/D)时期。

材料二:2013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2300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3000万人
(4)从表中可知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万人,人口合理容量是____万人。
(5)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矿产富饶的地区。近年来,北京设定了“天花板”,北京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6)提高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④向其他地区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以正房为尊,两厢为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     
A.君主为中心的思想B.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C.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D.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8)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区为(     
A.江南水乡文化区B.华北平原文化区
C.东北黑土文化区D.黄土高原文化区
2023-12-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等级)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