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充电设施对其普及具有重要影响。电动汽车充换站为获得充足的供电量,需靠近变电站。下图为某城区充换站分布简图,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市中心商业密集区、一环内市区、二环内市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
①电力充足     ②技术水平 ③消费需求     ④人口职业   ⑤气温条件     ⑥土地价格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2.①~④中,业务最繁忙的充换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 . 图示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加B.气候变化C.产业升级D.道路建设
2.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旱涝减少B.水源枯竭C.草场退化D.人口外迁
3 . 读 “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2)在图中OC轴上标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
(3)根据你所做的图,说明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
(4)城市化问题除环境污染外,还有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那么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4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P区最可能是该城市的
A.居民区B.商业区C.绿化区D.文教区
2.有人认为城中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其理由是
①沿河分布,污染水源   ②位于市中心,影响城市交通   ③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   ④距海较远,交通不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该市的火电厂需要搬迁,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 . 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


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四个楼盘中,甲楼盘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靠近学校,属学区房B.远离市区,空气清新
C.城市中心,交通便利D.靠近河流,属江景房
2.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上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按此标准,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 .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B.
C.D.
2016-12-13更新 | 1010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宿州市“绿心”,探索城市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游乐中心B.园艺苗圃C.商贸中心D.交通枢纽
2.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8 .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零售业用地B.办公用地
C.生产用地D.居住用地
2.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B.昼夜人口流动量大
C.交通通达度高D.建筑物高大稠密
9 .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I、II两个阶段(图)。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下题。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图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
10 .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