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
A.10%B.20%C.30%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2019-01-30更新 | 154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2014年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进程中(     
①甲国存在虚假城市化现象②乙国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
③丙国滞后城市化现象显著④丁国郊区城市化现象显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甲国可能为(     
A.巴西B.韩国C.德国D.印度

3 . 读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和2019年菲律宾、越南部分信息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菲律宾越南
城市人口比重60%30%
GDP3622亿美元2620亿美元
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国有制
农业经营方式佃农、种植园雇工农民家庭承包
耕地
面积
106357平方公里88075平方公里
粮食进出口进口大米290万吨出口大米600万吨

1.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现象。图中国家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新加坡D.菲律宾
2.过度城市化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贫民窟现象严重B.全国粮食短缺
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失业率高
3.据材料推断,越南与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工业结构
C.土地制度D.农业结构
2021-12-27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化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
2022-08-12更新 | 30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5 .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与周边城区常存在明显的边界,造成城市景观的二元割裂。织体渗透式改造是指基于城市空间的多元特征,模糊城区与城中村的交界地带,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种改造方式。下图示意城中村的织体渗透式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中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活力匮乏②人口结构复杂③非农就业率低④公共空间不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措施与织体渗透式珹中村改造不相符的是(     
A.保留原有建筑,向外拓展空间B.扩展交通轴线,增进城乡融合
C.增设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D.引导产业进入,弱化生产边界

6 . 城镇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图示意2012-2018年山东、江苏、四川及全国城镇化水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示意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城市化的推进(     
①减少了对自然界的干扰②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④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0-09更新 | 497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频考点26 城市化及其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7 .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廉价B.土地租金低C.地理位置优越D.人口素质高
2.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③增加城市土地供给④建设智慧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弱化的因素是(     
A.环境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劳动力

8 . 根据《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 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77%提高至59. 58%。截止2018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37. 26 万人。图甲为“2014—2018 年甘肃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图乙为“2018年甘肃省各市(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常住人口城镇化(     
A.和全国相比,速度较慢B.和全国相比,水平较低
C.河西地区水平总体较低D.陇南地区处入中期阶段
2.关于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空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省域内城镇化差异与各地的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有关
B.部分城市已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C.河西地区实现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的空间潜力最大
D.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出各市(州)产业集聚的程度
3.嘉峪关市城镇化率高达90%以上的原因有(     
A.行政区划特殊B.第二产业比重大
C.地理环境优越D.基础设施完善
2020-09-17更新 | 71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地理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     
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
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
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
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
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     
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源环境承载力激增
2023-08-0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部分 第02章 课时47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0 . 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
B.②③两地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发
C.③④两地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
D.①④两地冬季温和,气候类型不同
2.下列有关四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B.②③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
C.③④两地所在国家粮食出口居世界前列
D.②④两地所在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都较快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