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等。下图表示某年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高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问题更突出B.M高的省级行政区就业机会较少
C.M低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较高D.M低的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2.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     
A.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降低城市化速度

2 . 读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和2019年菲律宾、越南部分信息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菲律宾越南
城市人口比重60%30%
GDP3622亿美元2620亿美元
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国有制
农业经营方式佃农、种植园雇工农民家庭承包
耕地
面积
106357平方公里88075平方公里
粮食进出口进口大米290万吨出口大米600万吨

1.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现象。图中国家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新加坡D.菲律宾
2.过度城市化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贫民窟现象严重B.全国粮食短缺
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失业率高
3.据材料推断,越南与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工业结构
C.土地制度D.农业结构
2021-12-27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模拟卷3(广东卷)-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3 . 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
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
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其聚集度B.提高其连通度
C.减少其数量D.缩小其面积
2021-12-2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江苏专用)

4 .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廉价B.土地租金低C.地理位置优越D.人口素质高
2.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③增加城市土地供给④建设智慧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弱化的因素是(     
A.环境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劳动力

5 . 下表为浙江、西藏、河南、黑龙江四省区2019年的人口与产业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65岁及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镇化(%)
-1.0113.8025.449.560.90
4.9913.2740.955.872.17
4.1813.4941.648.763.89
10.145.6742.050.135.73

1.甲、乙、丙、丁依次是(     
A.浙江、黑龙江、西藏、河南B.西藏、河南、浙江、黑龙江
C.黑龙江、浙江、河南、西藏D.河南、西藏、黑龙江、浙江
2.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高B.妇女生育意愿强C.人口总量少D.老龄人口数量多
2021-11-05更新 | 5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6 . 在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一省范围看,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势差”。在城市“势差”的影响下,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模式。读 “我国人口阶梯式迁移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大的优势是(     
A.基础设施B.地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D.文化教育水平
2.促进人口按照“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城市之间(     
A.思想观念差异B.文化差异
C.距离差异D.经济水平差异
3.与省会城市相比,在城市之间“势差”的影响下地级市城市可能会出现(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B.郊区城市化明显
C.人口迁入与迁出明显D.再城市化
2021-07-10更新 | 67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巴基斯坦2017年城镇化率为36.38%。巴基斯坦城镇化主要由传统生活服务业为主的服务部门拉动,缺乏工业部门的支撑,发展滞后。

材料二城镇人口核密度是指以某城镇点为中心范围100km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密度。核密度分析能有效反映城镇体系空间密集区范围的分布特征。

材料三图为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分布核密度图,图为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数量金字塔和人口金字塔图。

(1)归纳巴基斯坦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差异。
(2)巴基斯坦97.37%的城市人口数量在50万人以下,城镇体系出现“小城市化”倾向,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3)请为巴基斯坦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2021-05-26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5月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8 .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下图示意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     
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
C.体力劳动者比重增加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增加
2.2002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D.“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

9 .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处于城市化后期的城市是(     
A.甲B.乙C.丙D.丁
2.2000~2014年乙城市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规模快速扩张B.用地结构优化C.人口数量减少D.城镇化率下降
2021-04-25更新 | 26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2014年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进程中(     
①甲国存在虚假城市化现象②乙国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
③丙国滞后城市化现象显著④丁国郊区城市化现象显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甲国可能为(     
A.巴西B.韩国C.德国D.印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