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发展程度和速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下表为我国上海、广东、新疆和海南四省(市)的城镇化率和发展速度统计。


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1990~2000年,2000~2013年四省(市)间城镇化发展表现出(        
A.城镇化水平差距扩大B.城镇化水平总体提高
C.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D.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
2.近年来,广东和海南城镇化发展保持较高速度的根本动力是(        
A.经济发展B.人口迁移C.政策调控D.生态改善

2 .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于2012年6月18日至19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该地是墨西哥的旅游胜地,占地4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23.8万。

读下图表,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会议召开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温和多雨D.低温少雨
2.下列关于墨西哥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村人口不断减少B.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C.城市人口始终高于农村人口D.二战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2020-04-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12-13高一上·四川·期末
3 .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2020-03-11更新 | 49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二上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4 .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未来将向东北方向扩展,试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A、B、C、D四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处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地点拟建项目是否合理判断理由
化工厂  
自来水厂  

5 .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
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38年B.2040年
C.2047年D.2050年
6 .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1-11更新 | 484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地理试题

7 . 城市人口集聚度是指城市人口集中程度,其集聚优势区位的变化受交通、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图城市人口集聚优势区位转移规律。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判断,处于图中第三阶段的是:
A.英国B.美国C.巴西D.印度
2.目前中国处于哪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第一阶段,郊区城市化B.第二阶段,逆城市化
C.第三阶段,逆城市化D.第二阶段,郊区城市化
11-12高三·山东淄博·期末
名校
8 . 读某市“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地价曲线图”和“城市规模的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的甲处地价变化的原因和下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2.图中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居民区和企业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9 . 下图为2008年~2018年我国不同地区的甲、乙两城市人口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常住人口出生率B.交通网络密度
C.城市的区位因素D.经济发展水平
2.2008年至2018年两城市人口的变化说明
A.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
B.甲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C.乙城市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变差
D.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2019-09-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1990年和2015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夜间稳定灯光亮度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地区甲地与乙、丙、丁三地夜间稳定灯光亮度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气温较高B.水域宽阔
C.云层较厚D.地势平坦
2.1990~2015年甲地区夜间稳定灯光的变化可反映出
A.地面温度升高B.流动人口增多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河面宽度扩大
2019-09-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