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下左图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目前北部湾城市群(     
A.城镇化速度较快B.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C.分体系较合理D.城市体系较为完善
2.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反映两地(     
A.自然资源的差异B.城市人口的差异
C.产业结构的差异D.城镇用地的差异
3.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     
①服装制造             ②电子信息             ③资源开采             ④先进装备制造             ⑤生物医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④⑤
2022-02-24更新 | 6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人口核密度是指以某城镇点为中心100km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密度,核密度分析能有效反映城镇体系空间密集区范围的分布特征。核密度在200~500人/km2的区域为城镇密集区,核密度>500人/km2的区域为城镇核心区。巴基斯坦地处南亚地区,2017年城镇化率为36.38%,92.5%的城镇人口数量都低于20万,其中,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为54.23%。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巴基斯坦城镇化发展将会不断加快。下图示意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人口空间核密度分布。



(1)概括巴基斯坦全国城镇体系特征。
(2)简析卡拉奇成为滨海城镇集聚核心区的原因。
(3)推测卡拉奇的优势产业类型和部门。
(4)说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巴基斯坦城镇体系的影响。

3 .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现象,反之会造成滞后城市化现象。读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图(下图)和2019年菲律宾、越南部分信息对比表(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菲律宾越南
城市人口比重60%30%
GDP3622亿美元2620亿美元
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国有制
农业经营方式佃农、种植园雇工农民家庭承包
耕地面积106357平方公里88075平方公里
粮食进出口进口大米290万吨出口大米600万吨
1.图示信息显示(     
A.柬埔寨农业人口数量最多B.菲律宾过度城市化最严重
C.缅甸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D.新加坡农业产值为零
2.过度城市化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     
A.贫民窟现象严重B.工业化进程受阻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3.据材料推断,越南与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土地制度C.工业结构D.农业结构

4 .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B.M、N、PC.P、M、ND.N、M、P
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5 .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两类人口流动从2000~2015年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图中曲线,我国2000~2010年期间(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化速度加快
C.逆城市化较明显
D.郊区城市化初现
2.读2010~2015年期间乡一城流动人口可以推测我国(     
A.经济发展速度减慢B.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C.城市产业出现饱和D.城市环境质量提升
3.关于乡一城流动人口结构中农民工省内流动的比例增加的原因,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农民工年轻化②中西部城市崛起③经济重心西移④省内就业机会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2-10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综训练地理试题(一)

6 .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七次人口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城镇人口比重(%)13.2618.3020.9126.4436.2249.6863.89
1.据表可知(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2022-01-13更新 | 78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8 . 读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和2019年菲律宾、越南部分信息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菲律宾越南
城市人口比重60%30%
GDP3622亿美元2620亿美元
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国有制
农业经营方式佃农、种植园雇工农民家庭承包
耕地
面积
106357平方公里88075平方公里
粮食进出口进口大米290万吨出口大米600万吨

1.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现象。图中国家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新加坡D.菲律宾
2.过度城市化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贫民窟现象严重B.全国粮食短缺
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失业率高
3.据材料推断,越南与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工业结构
C.土地制度D.农业结构
2021-12-27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模拟卷3(广东卷)-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9 . 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
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
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其聚集度B.提高其连通度
C.减少其数量D.缩小其面积
2021-12-2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江苏专用)

10 .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廉价B.土地租金低C.地理位置优越D.人口素质高
2.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③增加城市土地供给④建设智慧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弱化的因素是(     
A.环境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劳动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